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1篇
  免费   1842篇
  国内免费   2465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0274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潘建平  夏鑫  阳春花 《测绘科学》2019,44(1):104-111
针对藏南地区地表覆盖信息获取困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特征组与分层策略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逐层分类方法。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信息分类标准,结合研究区遥感图像实际的地表覆盖状况,充分挖掘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地物特征信息,建立该地区地物图像特征组,并采用分层策略减弱地物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实现研究区遥感图像逐层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逐层分类方法能有效提高地表覆盖类别解译效率,分层成果有利于进一步的精细分类。  相似文献   
82.
核形石灰岩作为微生物岩的一种重要类型,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核形石灰岩分类、沉积环境等的探讨再次成为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通过野外观察描述与室内镜下分析相结合,对山东莱芜九龙山寒武纪张夏组产出的核形石灰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核形石灰岩的宏观特征、共生组分及其含量等特征,将该地区产出的含核形石的灰岩分为:生屑质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核形石灰岩、含核形石生屑灰岩与含核形石鲕粒灰岩4类,同时对4种含核形石灰岩的沉积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主要为潮下低能带与潮下高能带,并简要分析了该地区核形石灰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3.
魏震方  王世华  沈华 《测绘科学》2010,35(1):146-148
本文采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平台将五元组模型的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本体形式化,使其在JADE环境下应用成为可能。首先通过介绍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引出本体形式化问题。然后应用五元组模型进行位置服务上下文信息建模。建模后抽象出的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本体符合FIPA-ACL规范,使不同的信息在Agent之间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形式化本体在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流。最后,我们将采用Protégé平台定义的ContextOntology形式化本体通过Ontology Bean Generator插件将其导出为Java类,使其在JADE平台下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4.
从地理数据模型的定义出发,阐述时间作为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及GIS中地理时间的模拟方法,指出传统地理数据模型在地理环境变化快且应用强调细节变化分析的场合,表现出不变数据的冗余存储、局部变化信息提取困难及地理实体的时间特征表现不明显等缺陷。基于现实世界中存在诸多同步变化的细小单元这一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同步数据项组和空间碎分拓扑弧段时间标记的时态地理数据模型,它降低了存储冗余且较好地表现了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85.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和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岩相,不同岩相总孔隙度为1.76%~4.27%;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和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微裂缝发育程度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中有机质硅质页岩>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是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差异主控因素,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硅质矿物质量分数降低,有机孔密度和孔径显著下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减弱,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降低。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具有较强生烃潜力,微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矿物组分是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不同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关键因素,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该结果为鄂西地区下寒武统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  相似文献   
86.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在生成机理方面,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控制了页岩生排烃史、生排烃量和现今含气量;页岩气运移机理涉及运移动力、运移相态、运移方式和运移通道四方面内容,页岩气运移主要是烃源岩内的初次运移,同时讨论了初次运移的影响因素;在赋存机理方面,甲烷—页岩间表现出单/多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充填等多种赋存机制,组分润湿性和孔隙有效性是决定甲烷吸附赋存和解吸运移的关键;在保存机理方面,盖层和物性自封闭是主要的保存机理,构造运动引起的裂缝—流体活动是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流体活动时间和期次研究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和含气量定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页岩气富集机理的系统分析和创新认识为页岩气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加强页岩气演化历史全过程的动态评价。结合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分析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成因机制及主要特征,指出了下一步攻关内容及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7.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 0%~99. 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88.
在当前国内富锰矿趋于枯竭且锰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区内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总结其控矿条件,对推动该区原生锰矿的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in the studied area consists of sih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with respect to grain size, which is feldspathic lithie sandstone, syrosem arkose and arkose with respect to mineral constitution affected by provenance. There are such apparent signatures as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well logs, to recognize turbidite. During the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Chang-7 Member, lake basin and deep lake are both at their maximum extent during Chang-73 stage, resulting in the deposition of Zhangjiatan shale with widespread extent and of turbidite with fragmental-like. Deep lake line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lake center and turbidite sand bodies are gradually turning better with better lateral continuity, connectivity and more thickness, from stages of Chang-73, Chang-72 and Chang-7t, which can be favorable reservoir in deep-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