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45篇 |
免费 | 5921篇 |
国内免费 | 37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71篇 |
大气科学 | 1718篇 |
地球物理 | 1634篇 |
地质学 | 15907篇 |
海洋学 | 1927篇 |
天文学 | 354篇 |
综合类 | 1649篇 |
自然地理 | 18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612篇 |
2023年 | 850篇 |
2022年 | 928篇 |
2021年 | 1115篇 |
2020年 | 1027篇 |
2019年 | 864篇 |
2018年 | 658篇 |
2017年 | 648篇 |
2016年 | 722篇 |
2015年 | 838篇 |
2014年 | 1288篇 |
2013年 | 1089篇 |
2012年 | 1313篇 |
2011年 | 1221篇 |
2010年 | 1038篇 |
2009年 | 1056篇 |
2008年 | 997篇 |
2007年 | 940篇 |
2006年 | 890篇 |
2005年 | 965篇 |
2004年 | 796篇 |
2003年 | 616篇 |
2002年 | 682篇 |
2001年 | 589篇 |
2000年 | 537篇 |
1999年 | 498篇 |
1998年 | 461篇 |
1997年 | 422篇 |
1996年 | 404篇 |
1995年 | 385篇 |
1994年 | 377篇 |
1993年 | 317篇 |
1992年 | 379篇 |
1991年 | 356篇 |
1990年 | 318篇 |
1989年 | 259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7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V型滤池属于快滤池中的一种,因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法国Degremont公司引入我国,并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每个滤池一般设6~7个阀门,每座滤池设2~3台鼓风机和3台冲洗水泵,滤池如果靠人工手动操作实现恒水位过滤和反冲洗,操作强度非常之大,因此采用PLC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恒水位过滤和反冲洗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耿井水厂的10万t/aV型滤池阐述V型滤池的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52.
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玉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1,(3)
从苏州、镇江两座名城与旅游环境的对比研究中,论述其特色与环境、继承和创新、共性与个性、保护与开发、景区与氛围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3.
54.
爬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岛弧带中段西侧,矿体赋存于石炭-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灰岩中,受NW-NNW向断裂构造控制,是少硫化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野外调研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爬奔金矿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方解石化,随着岩石蚀变强度的增加,Au与Si、Fe同步增加,而Ca减少。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带明显,不同的矿化蚀变对应不同的矿石类型。多种蚀变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红化”蚀变和“褪色”蚀变是区内独特的围岩蚀变现象,找矿指示作用明显,结合构造、地层、化探异常等其他条件,可作为矿区外围及邻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5.
2006年10月25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际地层委员会分会主席戎嘉余、陈旭、彭善池及选举委员朱茂炎、李军、陈秀琴、王向东、童金南,出席会议的还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官方刊物《Episodes》执行主编侯鸿飞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海峰。各位分会主席或选举委员就国际地层委员会各分会近年来的工作进展及我国成员的贡献,特别是各分会在建立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今后的工作做了报告,其中有: 相似文献
56.
57.
58.
沟谷节点是流域中线状沟谷或河网的交汇点,集中反映了沟谷的地貌结构和水文特征。有效获取并分析沟谷节点的结构与特征规律,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流域地貌的空间形态结构、径流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多地貌类型为实验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高精度DEM的沟谷节点提取算法模型和等级标定方法,获取了实验区各级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分析了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的分级数量关系,得到了具体的数学模拟方程;同时,运用等差分级的方式,分析了汇水累积量级差在不同地貌区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地表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9.
富惰质组煤成因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究富惰质组煤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河4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机化学抽提、族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了富惰质组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丰度高,饱芳比较低;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中-高碳数占优势,具有轻微的奇碳优势;姥植比(4.67)较高,姥鲛烷丰度高;萜烷中藿烷具有明显优势,Ts/(Ts+Tm)值为0~0.133;规则甾烷中C_(29)C_(28)C_(27),呈反"L"型;芳烃中以萘、菲系、氧芴系列为主;1,2,5-三甲基萘含量较高,惹烯具有明显优势,二苯并呋喃含量高于芴;多环芳烃中苝的优势明显。以上特征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处于低热成熟阶段,其母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并有少量低等水生生物混入,形成于弱还原偏氧化的干燥陆相淡水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