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6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淡水湖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是全球性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尤其是滨岸带严重蓝藻水华堆积甚至造成了水体黑臭、威胁饮用水安全等严重危害,科学评估滨岸带蓝藻水华堆积风险、精准识别蓝藻水华易堆积区域是水环境管理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水文与湖泊水动力模拟、遥...  相似文献   
82.
枝角类作为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本文分析了太湖西、中和东部等湖区的钻孔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以及春夏秋季活体枝角类的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活体枝角类组成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优势种,秋季枝角类属种数量最多.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组成均以象鼻溞为优势种,其中西部与中心湖区的枝角类组成与丰度较为相似,种类单一,枝角类绝对丰度高;东部湖区枝角类属种较为丰富,绝对丰度低,优势种由浮游种象鼻溞以及沿岸种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 sl)和西方笔纹溞(Graptoleberis testudinaria)等种属构成.百年以来,太湖枝角类组成与丰度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而改变,富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rostris)丰度的增加与贫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spina)丰度的下降,响应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1970s末期,太湖西部与中心湖区在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枝角类组成单一,象鼻溞占有绝对优势,与东部湖区相比,沿岸种、底栖种稀少.东部湖区在1960s以后,枝角类属种数量增加,但丰度下降,响应了1960s以来该区域营养水平提高、沉水植被生物量增加以及沼泽化加剧的环境过程.  相似文献   
83.
为了确定百花水库营养盐变化特征,选取百花水库5个监测点2014年1月-2018年7月共28个月份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基于熵权法赋权的贝叶斯理论对5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水库的实际状况,从生态修复、工业污染源、沉积物中营养盐、水库季节性热分层及农业与生活污染源5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水体环境波动较大;除总氮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水质后验概率表明百花水库水质有逐渐变差的趋势;总氮和总磷治理应成为百花水库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和工业污染源的削减是百花水库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与生活污染源的增加是百花水库水质转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为揭示太湖流域降雨和湖水酸根阴离子长期变化特征及环境意义,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和采样分析,对太湖流域降雨和湖水中的SO42-、NO3-变化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s以来太湖流域降雨中SO42-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0.28 mg/(L·a);NO3-浓度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5 mg/(L·a),降雨中氮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与之相反,湖水中SO42-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24 mg/(L·a);NO3-浓度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0.02 mg/(L·a).30年以来,太湖水体SO42-/NO3-比值不断升高,远高于降水SO42-/NO3-比值.研究认为:流域SO2排放引起的酸沉降是湖水SO42-浓度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但氮氧化物排放并未引起湖水NO3-浓度升高,说明太湖流域对大气沉降的氮氧化物有滞留作用,而太湖水体是流域大气沉降硫酸盐的重要汇.综合治理太湖流域酸性物质排放对防止太湖水体酸化和治理富营养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2006-2015年内蒙古呼伦湖富营养化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内蒙古呼伦湖为研究对象,20062015年水质数据为基础,分析呼伦湖的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呼伦湖各水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幅,其中盐度变化范围为0.75~1.71 ng/L,均值为1.32 ng/L,2010年达到峰值1.71 ng/L,随后呈现逐年递减趋势;pH的变化范围为8.78~9.40,水体偏碱性;透明度的变化范围为0.17~0.26 m,近三年来透明度持续下降;溶解氧浓度变化范围为4.05~10.62 mg/L,均值为7.12 mg/L.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16~3.53 mg/L,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3~0.25 mg/L,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31~10.36 mg/m3,N/P比变化范围为4.92~15.35,水质已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Ⅴ类水体标准,是磷限制性湖泊.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2006-2015年呼伦湖水体表现出中度—重度—中度—轻度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呼伦湖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呼伦湖富营养化的可能因素为外源输入和入湖径流量,同时水深和水温也是呼伦湖发生富营养化的驱动因素,pH、透明度和溶解氧是呼伦湖富营养化影响水质的最主要表现指标.  相似文献   
86.
2012—2013年春、夏、秋季,对五大连池11个采样点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湖水水质现状,比较30年前后湖泊的水质变化并评估五大连池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五大连池不同部分、季节、年份的水质参数指标波动剧烈,可能是受水产养殖及氮、磷浓度变化影响,2池和3池浮游生物量及叶绿素a浓度明显较低;同1980s相比,水质变化较大,一些指标显示水质已趋向好转,但5池却接近重度富营养化,说明近几年的还湿、迁居等保护措施初见效果,但整个湖泊水质恢复需要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87.
五里湖作为太湖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内源污染和生态退化成为困扰五里湖最主要的两个问题.生态清淤工程的特点是对所要疏浚污染底泥污泥厚度通过采样分析后精确测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精度也高于一般的工程疏浚.所以生态清淤既可以清除五里湖的内源污染,又能为其生态恢复创造条件.本文通过对五里湖生态疏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疏浚区底泥、水质质量的改善的效果以及对原位培养生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五里湖生态疏浚区底泥中磷含量下降了30%,左右,重金属含量升高的地质积累指数小于1级.疏浚后半年内水体中总磷和溶解磷含量比疏浚前下降10%-25%左右,叶绿素a含量下降40%,左右,其它水质理化参数保持正常.作为生物标志物原位培养生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在疏浚前后变化较小所以认为,五里湖疏浚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并且控制了对生态的压力,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8.
洱海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水质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洱海现属中营养水平,根据全年平均状态下的某些单项指标评分或近年来某些时段的全湖营养类型综合评分,将洱海评价为从中营养状态向营养营养状态过渡型的湖泊可能更为适宜。与历史资料相比,80年代至今富营养化进程料快,主要营养盐守趋势。  相似文献   
89.
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抽水型水库轮虫的组成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镜山水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座供应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饮水的抽水型中型水库.抽水改变了水体的水动力过程以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为了解这一动态过程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环境冈子对轮虫的影响,于2005年1-12月,每月一次对该水库敞水区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采集到轮虫32种,其中,臂尾轮科12种,异尾轮科、腔轮科各有4种,它们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种和优势种类.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对棘异尾轮虫(Trichocerea styla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卵形无柄轮虫(Ascomorpha ovalis)、敞水胶鞘轮虫(Collotheea pelagiea)和卜氏品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为优势种,这些优势种个体小、具有硬被甲.轮虫的多样性指数在0.29-0.81之间变动,与相同营养水平的湖泊相比,大镜山水库轮虫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轮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1-1094ind./L和4.04-1127μg/L,高峰期均出现在2月和5月,二者具有相似的动态特征.轮虫个体的大小范围在50-620μm之间,轮虫种类和丰度的组成均以200μm以下的小型个体为主,如裂痕龟纹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等,轮虫生物量组成主要是以200-400μm的中型个体为主,如卜氏晶囊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eiflorus)等,温度、透明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生物量是影响水库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和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50年来的河川径流量分析发现,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径流量50年来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这两条河流的河川径流量对青海湖水位下降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布哈河月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在1月、2月和3月有减少的趋势,沙柳河月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在1月、2月、4月和5月亦有减少的趋势;布哈河的径流量大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55%-91%频率范围内,布哈河的径流量小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其它频率范围内,布哈河的径流量显著大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一年中,布哈河和沙柳河的月径流量具有显著的差异;布哈河来水丰沛期是20世纪60年代,贫乏期是90年代,70和80年代为平水期;沙柳河月径流量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