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98篇 |
免费 | 1578篇 |
国内免费 | 15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08篇 |
大气科学 | 773篇 |
地球物理 | 1025篇 |
地质学 | 6966篇 |
海洋学 | 140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214篇 |
自然地理 | 2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448篇 |
2022年 | 574篇 |
2021年 | 644篇 |
2020年 | 441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446篇 |
2014年 | 849篇 |
2013年 | 594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41篇 |
2010年 | 749篇 |
2009年 | 653篇 |
2008年 | 720篇 |
2007年 | 631篇 |
2006年 | 601篇 |
2005年 | 509篇 |
2004年 | 460篇 |
2003年 | 405篇 |
2002年 | 400篇 |
2001年 | 381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241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60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文章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功能、协调这3个基准点为视角,构建舟山群岛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探讨海岛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各主要因素间彼此的联系和相互关系,评价舟山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以便进一步提高舟山群岛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优化经济结构,为加强海岛地区生态与环境管理,促进海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舟山群岛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以稳中有升的趋势在不断提高;结构指数有小幅波动,功能指数波动显著,改善明显,其中,城市环境是造成结构指数波动的主要原因。城市文明率较低和可持续性持续走低是城市协调度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此,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持续减排、提升城市环境是确保舟山群岛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2.
853.
利用一个简单的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位于中国不同气候区的21个典型流域的径流量过程,采用假定的气候情景,分析了河川径流量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月水量平衡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气候区的月流量过程,21个典型流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大多超过65%,水量平衡误差也均控制在1%以内。黄河以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流域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其次为华中、华南半湿润区和湿润区,西部高寒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弱。因此,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应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854.
在定量表征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主控地质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开展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形成了一套以开发效果表征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从单井到区块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特低渗透油藏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滩坝砂、浊积岩、砂砾岩沉积,具有埋藏深度大、粒度细、分选较好、孔喉微细、单层厚度薄、分布零散、比储量丰度低、流动性差的地质特点。定义累积产油差表征开发效果以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其主控地质因素为油层厚度层数比、砂岩厚度层数比、平均粒径、采油段中深、渗透率、孔隙度、比储量丰度。通过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将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分为3类:Ⅰ类综合评价分数大于0.6,累积产油差大于4 500,开发效果最好;Ⅱ类综合评价分数0.4~0.6,累积产油差-2 500到4 500,开发效果中等;Ⅲ类综合评价分数小于0.4,累积产油差小于-2 500,开发效果差。利用不同区块已有开发数据检验,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性良好。Ⅰ类、Ⅱ类特低渗透油藏应该作为现阶段特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优先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855.
856.
珠江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要利用1998年在珠江口海域连续同步观测资料,研究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来自四个口门的径流,但深圳湾附近的陆源亦有一定贡献;无机氮的形态主要以硝酸氮为主,而在深圳湾附近海域则以氨氮为主;无机氮含量普遍超过0.30mg/dm^3的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值,大部分海域已超过0.50mg/dm^3的四类水质标准值,径流对活性磷酸盐含量的贡献不显著,而深圳湾附近的陆源则有明显的贡献,从珠江口附近由沿岸流和涨潮流带来的活性磷酸盐亦有明显的影响;除深圳湾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0.030mg/dm^3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外,其他海域基本符合0.015mg/dm^3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值要求。该海域的N/P值普遍较高,而且北部海域的高于南部海域;最高值超过300,最小值也大小30;该水域的营养盐主要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857.
以在分辨率、光谱成像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Sentinel 2A为数据源,突破传统以像元为研究单元提取海岸水边线的思路,构建以像元聚类形成的语义单元为对象,获取决策分类规则后,基于隶属度及模糊函数获取海岸水边线位置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解决了传统分类方法在下垫面地物类型复杂条件下不易于采用传统分类方法提取海岸水边线的限制条件。基于面积法的距离准则线段匹配法和断面线距离分析方法应用于海岸水边线精度评价的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提取的海岸水边线位置与传统目视解译方法得到的海岸水边线位置在约85%的区域具有一致性,误差的集中区域表现在近岸和近海地物波谱相似处,如受水质水深、悬浮泥沙等影响的淤泥质潮滩处以及受人工海岸开发影响的近岸地区等,建议在这些地区结合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海岸水边线的位置修正,进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海岸线的真实位置信息,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海岸带开发的合理规划和建设,以及经济与环境的科学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8.
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生产性生态足迹模型,评估并对比了我国四大沙地地区2000年和2015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盈余状态,以揭示区域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四大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毛乌素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最高,达20.85%,增长量为79.21 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以化石能源足迹和草地足迹为主;2000-2015年四大沙地地区生态赤字程度在不断增强,毛乌素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变化量最大,达79.51 hm2·人-1,造成赤字程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化石能源的大量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四大沙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以自然资源大量生产和消耗为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仍存在挑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9.
860.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原则:情境具有真实性、情境与教学目标具有关联性、情境应划分水平。同时提出从情境的结构和关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所涉及地理要素的数量及其关联程度两个角度分别对情境水平进行划分,并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课例,提出目前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