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7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1575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499篇
地球物理   360篇
地质学   4791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87篇
自然地理   1838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硫代硫酸钠沉淀法富集铜冶炼废酸中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冶炼废酸量每年约为1×105m3,其中铼含量为5~70 mg/L,为综合利用废酸中的铼,采用硫代硫酸钠作为特效沉淀剂,对该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废酸中铼含量对铼沉淀率的影响做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到较优化的沉淀条件。进一步的中试放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富铼渣泥中含铼达1.66%,铼的回收率达到99.8%。在此基础上,对沉淀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方法工艺简单,铼沉淀率高,环境友好,较适用于废酸中铼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992.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及基底构造的耦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构造在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数据,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规律与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基底构造对富油凹陷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68个断陷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呈弥散式分布,这些断陷可分为南部断陷群与北部断陷群,断陷群夹持在隆起之间,总体上构成了正负相间的盆岭构造格局。基底构造控制着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表现为:断陷群沿着深断裂分布;坳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向斜,隆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背斜;刚性的锡林浩特地块分割了断陷群。深断裂作为构造薄弱区在伸展变形过程中优先重新活动,并控制着断陷的发育与分布;盖层演化和基底构造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基底流变性发生突变的区带对断陷的发育与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基底断裂带上叠的凹陷、基底断裂带交汇处上叠的凹陷和刚性基底上新生的凹陷在伸展变形过程中构造继承性好、沉降量大、优质烃源岩发育,是富油凹陷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3.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5,31(10):2795-2815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含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以Cd最高,达36.83%,潜在生态危害性较大;其次为Pb,达13.37%,其中碳酸盐结合态达到12.38%,由于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Pb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弱,其潜在危害性较小;Cu、Hg、Cr、As、Zn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以稳定态的含量存在,之和均在90%以上,表明其潜在危害性较小;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大小顺序为:CdPbHgCuZnAsCr和CdHgAsCuPbZnCr,其中Cd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0.330和0.160,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不稳定性和迁移能力,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活性系数(Pb除外)和迁移系数均较小,生物活性较弱,在土壤中稳定存在,由土壤中向植物中的迁移能力弱;研究区不同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主要因素是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其次为p H、TOC、CEC、粘粒含量等,二者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995.
地热活动是地球脱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过程常伴随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选取非火山地热区西藏玛旁雍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对地热田区土壤CO_2脱气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一般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0.167~0.771 kg/(m2·a),含喷气孔区域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2.054~7.877 kg/(m2·a),含喷气孔地区的土壤CO_2脱气通量是一般土壤脱气量的18.9倍;与全球火山区土壤脱气量(0.001~2.25 Mt/(m2·a))相比,其值显著偏低;但比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的CO_2排放量(187.46 g/(m2·a))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地热系统中的CO_2含量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和热液同长石等围岩矿物的蚀变反应。区内土壤CO_2的低脱气通量受透水性较差的碎屑岩沉积盖层约束。  相似文献   
996.
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三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环境风险,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在天津滨海地区布置了6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盐渍化剖面,选取其中4个剖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按月采样监测。研究发现,除了BHY6土壤剖面由于长年耕种,表现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之外,其余基本表现为底聚型土壤盐渍化剖面形态;从剖面中下部直到底部浅层地下水位附近,土壤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或Cl-+HCO-3为主,尤其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偏高(达盐水程度)的地区,土壤中Na+、Cl-所占比例具有绝对优势,具有滨海盐土的基本发生特征;气候因素、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及埋深、表层土壤植被都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表层土壤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越高、埋深越浅,其土壤剖面含盐量越高;果林地和长期耕种的土地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的活性,有效抑制盐分的累积,降低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保护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998.
甘肃金塔县东北的张家疙瘩一带发育大量侵入岩体,碱凹井岩体出露规模较大,侵入蓟县系平头山组,北东局部侵入石炭系干泉组,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岩石组合类型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凹井岩体SiO2含量71.59%~75.86%,平均74.06%,Na2O含量3.73%~4.10%,K2O含量4.55%~4.76%,铝饱和指数A/CNK=1.04~1.20,稀土元素总量为79.95×l0-6~201.65×l0-6,(La/Yb)N=1.05~2.24,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总体呈略微右倾的V字型,具相对平缓的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分布模式。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Eu具明显负异常,δEu=0.07~0.3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Nb,Sr,Ti,富集Rb,Th,K。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作用阶段,可能源于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上覆年轻地壳(可能为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部分熔融,并发生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赞比亚西北省希富玛铜矿床是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取得的一个勘探找矿成果。文章基于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平台,建立了希富玛铜矿床地质数据库,并对矿体进行了地质解译及圈定,同时结合矿区的一个矿体,介绍了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资源量估算的原理和流程。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基础上,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洪格尔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对区内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组合特点、主要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Ag、Pb、Sn、W含量较高,分异性又强,所形成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具有较大找矿价值。结合对主要综合异常的分析,划分出古尔班呼都格金、银找矿远景区,苏吉敖包钨、铅、锌找矿远景区,哈尔德勒铅、锌找矿远景区,查干诺尔钼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