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0篇 |
免费 | 774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2篇 |
大气科学 | 346篇 |
地球物理 | 689篇 |
地质学 | 901篇 |
海洋学 | 399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235篇 |
自然地理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河断裂作为一条重要的基底活动构造,不仅是构造分区的界线,而且构成了穿过天津市区的一条重要的构造沉降带。以1926年出版的顺直地形图(1:5万)作为基础图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统计研究天津及邻近地区地表水系的密度分布,重点研究隐伏于巨厚沉积物之下海河断裂的活动性。早期的地形图较好地保留了原始的水系形态,有利于提取隐伏构造活动的信息。GIS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做出的水系密度等值线图比较客观地反映全新世以来平原覆盖层下活动断裂构造及其活动的基本特征。本文介绍了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提供了天津地区基底构造活动和海河断裂全新世构造沉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2.
断裂密度衍是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新方法,用以探索大震之前某一区域或地段面断裂密度的异常变化。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部分地区进行系统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了具有一定信度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3.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黄土的流变特性对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的影响,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式,对西安地区长安地裂缝(fc1)带Q3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流变特性试验,得到了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蠕变加、卸载曲线和应变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表现为低应力下为减速蠕变,高应力下为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的特征。并基于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西安地区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三维蠕变本构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该成果为研究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及其力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给定SS-Y型伸缩仪系统阶跃信号输入,分别记录该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得到系统的输入输出对.应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长白山金川泥炭地圆叶茅膏菜的生态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是营养贫乏型泥炭地的典型食虫植物。于2006年9月,应用“固有年际标记”确定长白山金川泥炭地边缘(A)和中心(B)圆叶茅膏菜种群的年龄结构,研究其生态可塑性。结果表明,两种群植株分别由5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年龄结构分别呈衰退型和稳定型。两个种群平均高度相差35.9%(nA=80,nB=110,P〈0.01),泥炭地边缘的生境更有利于植株高度的生长。各龄植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nA=80,nB=110,P〈0.05)。泥炭地边缘植株平均叶长、叶宽、叶柄长均高于中心(nA=74,nB=104,P〈0.01),而叶片表面的触毛密度则相反,泥炭地边缘植株的触毛密度显著低于中心(nA=74,nB=104,P〈0.01)。由于泥炭地边缘较中心生境土壤养分丰富,昆虫数量多,光竞争强烈,导致圆叶茅膏菜在植株高度、叶片形态、触毛密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生态可塑性,高生态可塑性应是圆叶茅膏菜种群适应泥炭地异质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97.
98.
通过分析自钻式旁压仪等原位测试手段获取静止侧压力系数偏高现象,揭示了传统理论估算天然土层垂向应力偏小的事实。经历勘探开采的卸荷膨胀,室内实验取得的原状样本重力密度不再等同于地层埋藏条件的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不会背离土体压缩性本质,因此以均匀性假设条件认知上覆压力作用下天然土层土体的物理性质并不恰当。本文采取固结压力附加100kPa等技术措施变革压缩实验分析模式,探索构建与压缩和回弹性质及应力历史条件相关的天然土层初始状态数学模型。结合应用实例,提出室内实验观察的回弹指数不足以体现样本的膨胀状况,最小干密度和液限状态的物理意义或是土体原始压缩的最大孔隙特征,以及压缩指数不能圆满诠释土体压缩性原理等见解。 相似文献
99.
100.
对甘肃省张掖—永昌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从地表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来看,测区有机碳密度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山丹军马场地区为最高,深层土壤在中山丹军马场和张掖市区最高,且高于表层土壤,这与张掖湿地深部的还原条件下,有机质被较完好保存有关.从土壤类型来看,有机碳密度最高的是黑钙土,次为黑土,沼泽土最低.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碳密度均最高,草地最低.从地貌单元看,准平原中有机碳密度最高,中山次之,风积地形最低.可以看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等都会对有机碳密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