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849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546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冰对结构的作用过程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本文在冰压力过程为平稳过程的假设下,从渤海海冰对平台桩腿作用的大量实测冰压力数据中,选取了21条冰屈曲破坏时的冰压力时程曲线,对它们进行谱分析后,得到了单点冰屈曲破坏的压力随机过程的谱密度,并确定了谱参数及其跟环境要素的关系,依据文献[1]中冰压力沿圆柱面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绕桩腿的冰压力随机场模型,并得到了作用于桩腿的总冰力随机过程及其谱密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平台结构冰激随机振动和疲劳累积损伤分析提供了荷载基础  相似文献   
22.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23.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24.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25.
海洋地球化学屏障界面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海洋地球化学屏障界面的含义与特征、基本属性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电化学脱盐处理对钢样-砂浆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电化学脱盐处理后,钢样-砂浆界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Breaking wave induced nearsurface turbulence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many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water column and nutrients mixing,heat and gases exchange across air-sea interface.The energy loss from wave breaking and the bubble plume penetration depth are estimated.As a consequenc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the TKE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wave breaking are also provided.It is indicated that model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most TKE generated by wave breaking is lost within a depth of a few meters near the sea surface.High turbulence level with intensities of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breaking is nearly four orders larger than υwl(=κuwz),the value predicted for the wall layer scaling close to the surface,where uw is the friction velocity in water,κ with 0.4 is the von Kármán constant,and z is the water depth,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ddy viscosity depends both on wind speed and sea state,and decays rapidly through the depth.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reaking wave induced vertical mixing is mainly limited to the near surface layer,well above the classical values expected from the similarity theory.Deeper down,however,the effects of wave breaking on the vertical mixing become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9.
在文[9,10]关于西北太平洋海面动力地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海域表层密度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特别是用0.5×0.5°方区多年船测资料,对西北部边界流一黑潮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面密度流模式与主要由风驱动的大洋总的环流模式基本一致。据研究结果,对文[9]给出的海面动力地形和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某些特征作出了解释。另外,还就卫星测高确定大洋环流的局限性和若干概念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
研究流形上的聚类分析,针对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引入了流形概念,提出1种基于流形的密度聚类算法,该方法将流形的概念与聚类相结合,可以适用于样本为复杂分布的聚类。文中通过实例证明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