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为联系基础上的进阶。整体联系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点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过程,是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隐含的学科逻辑线索。这条内容线索也是理解“必修”二字的关键。在“必修”的基础上看“选择性”,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进阶,体现在内容构成上,从现象到规律、从单一要素到要素综合;在学习水平上,从“识记”、“领会”,提升到“领会”、“分析”水平。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联系与进阶,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包括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从而在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一条清晰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体现学习进阶过程的教学“路线图”。  相似文献   
62.
刺参对不同生境中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10,34(4):11-16
2009年5月26日~6月16日采集日照前三岛海域(90.67g±23.542g)、青岛胶州湾海域(53.96g±14.742g)、烟台养殖围堰(82.99g±32.942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使用CILAS940L型激光粒度仪对刺参肠道内含物及自然沉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外调查中,刺参肠道内含物与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有显著差异。刺参摄食的颗粒中,90%以上的颗粒粒径为1~80μm。刺参对沉积物颗粒粒度的选择在不同养殖系统中没有差异。正常生长阶段,刺参成体摄食的颗粒大小与刺参的体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3.
由于海上油气田目前应用行业标准在现场水质检测时存在缺陷,特别是CO3^2-和HCO3-等离子的特殊易变性,因此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场的快速、准确全新水质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采油技术服务公司首次利用CO2等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海上油田水中易变离子用仪器直接测定,得到了现场验证。该离子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酸碱滴定方法进行对比发现,CO2电极法测定与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且方法更简便,更适合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64.
利用数字海图数据直接出版纸质海图是提高纸制图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数字海图与纸质海图在编制原则和表现规范上的差异造成由数字图生产纸质图时,需要大量的手工修编,从而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成图周期。采用一种新的制图理念,利用ArcInfo的选择性压盖技术,制作纸质图符号库,选择正确符号化顺序,从而实现纸质海图生产与数字海图生产同步,减少重复劳动,缩短成图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5.
刺参对人工礁体设计关键指标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MAR)作为统计分析指标,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 Selenka)对人工礁体结构设计关键指标(孔径、间隙、颜色、夹角)的选择性及其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实验时间延长,仿刺参在礁体模型上的聚集数量呈上升趋势;(2)礁体模型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的聚参效果优于黑暗条件下的聚参效果(P<0.05);(3)孔径组各水平间聚参效果比较:2 cm>4 cm、16 cm>8 cm(P<0.05),4 cm与16 cm间差异不显著;间隙组各水平间聚参效果比较:2 cm>4 cm>6 cm>8 cm(P<0.05);颜色组各水平间聚参效果比较:黑色、蓝色、红色>绿色>白色>透明(P<0.05),黑色、蓝色、红色间差异不显著;夹角组各水平间聚参效果比较:15°>30°>45°、60°>90°、120°(P<0.05),45°与60°差异不显著,90°与120°差异不显著。说明仿刺参适应礁体模型需要一定时间,呈负趋光性。10 g至30 g的仿刺参,对设计指标为2 cm孔径、2 cm间距、深色、15°夹角的人工礁体,具有较好地选择性。  相似文献   
66.
雌黄和雄黄是两种含砷硫化物的共生矿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砷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一直将雌黄和雄黄作为同一相态分析,无法获得各自的含量,影响该类矿石选冶研究。本文以湖南石门雌黄和雄黄砷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矿物选择分离技术,对雌黄和雄黄样品的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黄和雄黄单矿物采用4mol/L氨水溶液,35℃水浴浸取6h,雌黄浸取率为92.2%,雄黄浸取率为2.4%。分离雌黄后,雄黄采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取,雄黄浸取率最高为75.8%,基于雄黄空间结构易被氧化,加入碘可将雄黄氧化为易溶于碱的砷氧化物,使雄黄浸取率提高至92.2%,实现雌黄和雄黄的选择性分离。通过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矿物仪分析验证在此条件下雌黄和雄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的正确度,两种分析方法的测定值均与化学物相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4.0%,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该选择性分离条件的确定,有效地提高了雌黄和雄黄的浸取率,对于以雌黄和雄黄为主的砷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南海底拖网方、菱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6月-1998年7月,使用3种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和一种网目尺寸的菱形网目网囊,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5-96m拖网渔场进行了部26个有效网次的捕鱼对比试验,获得了关于蛇鲻,绯鲤,金线鱼3种鱼种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比菱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对于保护南海幼鱼资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小尺度分异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存在的生物结皮,对地貌部位有极强的选择性分布,其实质是生物对环境条件综合适应的一种生态表现。2002年3~11月在个体沙丘表面初步开展了生物结皮类型小尺度环境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苔藓结皮、地衣结皮和藻类结皮依次分布于垄间、沙垄两坡中部和坡上部,从垄间往垄顶,生物结皮盖度逐渐减小,厚度变薄,抗压性减弱。苔藓结皮分布区的物质组成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主,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在5%以上,短命植物广泛发育,基质稳定;坡中部的地衣结皮分布区以细沙为主,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在4%左右,短命植物亦有广泛分布,地表受风沙活动影响较小;沙垄上部和顶部的藻类结皮分布区,是沙垄表面活动性最强和土壤水分最差的区域,物质组成以中沙为主,高等植物中白梭梭为优势种,可见藻结皮是三类结皮中最能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物结皮类型。  相似文献   
69.
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进行萃取分离研究,考察该技术的适用性。参考人工培养生物膜的萃取方法,分别用NH2OH·HCl和Na2S2O4为萃取剂选择性萃取生物膜上的锰氧化物和铁、锰氧化物。实验中分别依次只改变萃取剂浓度、萃取液酸度或萃取时间,保持其它两个因素不变,分别考察这三个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从中选出对铁、锰氧化物萃取率高而对有机质影响小的条件为最佳条件。用选定的最佳条件对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生物膜进行萃取,发现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可达70.8%~94.6%,而对非目的组分的影响很小(3.3%~11.0%),满足萃取分离的要求。这说明选择性萃取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70.
郭建斌  蔡敏 《甘肃地质》2015,24(4):80-83
本文选用HAC—H_2O_2和HCl—NaHCO_3作为选择性溶剂,对敦煌某地铁矿中磁性铁的化学物相分析进行了研究,将磁性铁物相从传统1项细化为3项,测定了磁性铁相态中磁黄铁矿、假象赤铁矿、磁铁中铁的含量。使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272对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吻合良好(RE为0.28%~4.75%,RSD为0.13%~5.59%)。方法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