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Land use change in rural China since the 1980s, induced by institution reform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case studies on how institution reforms affect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drive land use change are scarce. By means of cropland plots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farmers, this study examines livelihood strategy change and land use change in Danzam Village of Jinchuan County in the upper Dadu River watershe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collective system period, as surplus labor forces could not be transferred to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y had to choose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as their livelihood strategy, then the farmers had to produce more grains by land reclamation, increasing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improving input of labor, fertilizer, pesticide and adopting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During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period, as labors being transferred to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farmers chose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Therefore, labor input to grain planting was greatly reduced, which dro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in to horticulture, vegetable or wasteland and decrease of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linkages among institution reforms, livelihood strategy of smallholders and land use change in rural China. Foundation item: Under the auspices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601006, 40471009),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 2005CB422006)  相似文献   
42.
修成国 《国土资源》2009,(11):28-29
11月16日,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所属大连市住房保障中心,通过公开摇号方式,确定了市内四区8000户居民每户获得13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资格.并于11月17日在<大连日报>以15个版的篇幅对8000户入围居民予以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43.
西北非海域的陆缘地貌因受到顺陆坡而下和平行于陆坡两个方向沉积物运移作用的相互影响而有很大改变。在几个航次的调查中,通过地球物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位于12&#176;~26&#176;N之间的塞内加尔和毛利塔尼亚海域的沉积物运移作用进行了调查。测深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被用于研究再沉积的延伸范围以及内部结构。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进行了沉积物取芯,并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1949 年以来三次重要农村经济改革及其对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影 响, 明晰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农民收入三起三落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 关问题: (1)每次改革都发生在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之时; (2)每次农 村经济改革都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持续时间不长, 且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负担过重, 农 村经济陷入困境; (3)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略有下降。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1949 年以来三 次农村经济改革的延续, 基于已有三次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提出背景的分析, 指出: (1)农村经济 发展现状再一次提出了对农村经济改革的需求; (2)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开源之策; 税费改革属节流之需; 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从根本上实现广开财源之举。基于 以上分析并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 阐释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从而就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关 建议。  相似文献   
45.
重庆市经过3年春夏季节防雹作业,取得了较好较果。主要是,一要正确识别雹云,尤其是强雹暴。统计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强度N≥50dbz,回波顶高Hm≥10km,强回波区高度H△X≥8km3个综合指标是识别雹云的较好方法。二是要枞据回波强度、顶高,强回波区高度的差异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及用弹量。并对3年防雹效果进行了检查,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6.
寒冷是一种气候现象,寒冷带来冰雪和冻土,造就了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冷冻区或称寒区。寒冷的防御和冰冻灾害的治理是制约寒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光感到寒冷会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困难,同时也认识到寒冷能为人类创造财富。是一种可大力开发的气候资源。我们把这种利用自然界的寒冷以及地表与地下物质的深冷性质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叫做自然冷能的利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能可以不加转换做为冷源的,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冷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上海市区地下含水层中滞留的夏灌余水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作了论证,以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夏灌冬用”工作。  相似文献   
48.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反证法”,先提出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和已知的地理结论或地理事物、事象、事实相反,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或地理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来,进而最后否定原来的假定.从而更有力地证明已知的地理结论或地理现象、地理事实。此方法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9.
B模式产品业务应用价值的总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淦清  董孝银  朱双 《气象》1995,21(4):43-45
在总结江苏省台近10年MOS预报业务效果的基础上,提示了B模式产品在省级台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价值,包括产品对江苏的释用水平.释用经验和如何取得最大业务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