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7篇
  免费   2536篇
  国内免费   4560篇
测绘学   448篇
大气科学   669篇
地球物理   1947篇
地质学   9325篇
海洋学   1174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542篇
自然地理   806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杰  邓敏  刘启亮  石岩  刘慧敏 《测绘通报》2023,(11):163-167
地理时空信息已赋能各行各业。各高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定位,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与重点。笔者所在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彰显典型的工科优势与地学应用服务特色,坚持“厚理论-重技术-强服务”的培养思路,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对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持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模式,促进笔者所在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关系网络化是城市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要素流空间网络下的城市体系在空间组织上不尽相同,依托单一要素对网络进行表征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基于企业联系、科研合作、人口迁徙和引力模拟四类要素网络,从城市节点、路径联系、社区特征等角度剖析多重流空间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的外部空间特征与差异,并探究城市间联系的内在模式规律。结果表明:(1)多维数据源视角下构建的多重城市网络在空间组织上表现出相似稳定性和多元差异性的统一。(2)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运转的人流、物流等网络受到地理距离的约束较大,相邻地区的小团体特征明显,社区结构较强;而资金流、信息流等实体性较弱的要素则突破了这种地理限制,发生联系的重点在于目标城市对于要素流的吸引力,社区结构较弱。(3)目前全国城市联系形态上具有层级性和扁平化的双重特征,据此本文基于“管道-蜂鸣”模型提出“社区蜂鸣-守门员-区域管道”城市空间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对于阐述中国的城市联系特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在全国识别出10个核心守门员城市和8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94.
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风险投资活动为例,构建要素流网络,采用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区位选择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具有累积式发展的特点,投资企业与融资企业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互联网风险投资本地化倾向显著,加剧了空间极化,进而推动了投资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与传统风险投资活动相比,互联网风险投资的空间动态呈现更加集聚的特征;从区位选择机制看,市场化、政策引导、投资邻近性和空间邻近性在塑造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区位方面与传统投资活动存在差异,且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各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中起伏中山(11.17%),海拔、起伏度、坡度、面积-高程积分值等定量地形指标的平均值从三江口片区至朝天马、海子坪片区逐渐降低,夷平剥蚀面级数逐渐减少;2)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共发育7级夷平剥蚀面,其中Ⅰ~Ⅲ级为山顶面和残余夷平面,Ⅶ级为金沙江侵蚀阶地面,Ⅳ~Ⅵ级为剥蚀面,与区域3次构造旋回相对应;3)保护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在0.197~0.815之间,平均为0.503,超过80%的区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阶段,表明区域地表侵蚀动力较强,在人类活动增强背景下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未来的保护规划应考虑各个基本地貌类型区的地表动力差异。综合而言,独特、丰富的地貌结构使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要素得以保存,加强地貌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实现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构建人-地-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系统GMM模型分析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增速各异,人系统增速最快,地系统增速最慢。(2)人-水、人-地、水-地的二元系统中,人-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发展为高度协调,人-地、水-地二元系统为中级协调;人-地-水三元系统从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各地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系统间的依托关系逐渐增强。(3)在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调控能力、科技投入和农村治理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2008年后中日韩与东盟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在此影响下,中日韩与东盟海上物流运输进入快速调整阶段。当前,集装箱运输作为跨国运输的主要方式,在产业转移趋势下的变动特征与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理清。本文研究2009年至2021年间中日韩和东盟国家间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影响。基于核密度和偏移增长方法分析集装箱增长与产业转移的时空匹配性,基于OLS及PPML引力模型计量回归方法测算产业转移引起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提升对集装箱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发现如下:(1)产业转移引起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提高对当前集装箱航线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时间上,产业转移对集装箱航线的增长具有滞后性,产业转移后三年的带动效应最大;(3)在空间上,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日本与东盟、中国与东盟的产业转移对集装箱增长的促进效应较大,韩国与东盟的产业转移影响不显著。从港口地理视角出发,提出中国港口与东盟国家构建“双圈层”联通格局、建设南海先行区的发展建议。本文能为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集装箱运输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8.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137 Cs, hexachlorocyclohexane(HCH),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DDT) and its main degradation products, δ13C, and organic carbon in pond sediments(0-210 cm, sectioned by 2-20 cm interval) and surface soils(the 0-3 cm horizon) collected in 2010 from Chenjia catchment, which is located in Yanting county in the hilly central Sichuan of China. α-, δ-, and γ-HCH, DDT, and DDD were not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sediment profile. Trace concentrations of δ-HCH(0.89-29.31 ng g-1) and p,p′-DDE(1.85-6.02 ng g-1) were detected only in top 40 cm sediment. The 137 Cs fallout peak in 1963(corresponding to the 55-60 cm depth), the sedimentary signature left by the last year of HCH use in 1989(an additional indicator at 20-25 cm), and the obvious original channel bed prio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nd in 1956 were used as temporal markers to estimate changes in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between different periods due to changes in land use. Continuous, marked decrease in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i.e., 3.79, 1.35 and 1.07 cm year-1 in 1956-1963, 1963-1989, and 1989-2010, respectively)over time was observed, probably due to the reforestation, abandoning of steep sloping farmland for afforestation and natural re-vegetation(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and the conversion of part of gently sloping farmland terraces to orchard land since the 1980 s, especially since the 1990 s. This was corroborated by the observed decrease(more negative) in δ13C of sediment towards the surface, which indicates increased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roded soil particles coming from slopes with increased tree cover in sediment source area. Combined use of 137 Cs, δ-HCH, and δ13C record in sediment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owerful approach to reconstruction of response in sedimentation rate to historical land use changes.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新显色剂四-(3-磺基-4-氯苯基)卟啉在微酸性介质中,表面活性剂OP与CPC存在下测定微量铜的显色反应。络合物在波长42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摩尔吸光度系数为3.44×105L·mol-1cm-1,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为6.72×105L·mol-1·cm-1,铜含量在0.5~4.5μg/2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LNAPL (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物在均匀含水介质中的运移规律,本文建立微元模型推导出LNAPL在均匀含水介质中的对流--弥散方程。针对不同的介质模型,对二维对流--弥散方程运用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求其数值解。分析LNAPL污染物的运移特征,得出在均匀介质和非均匀层状介质中运移规律: LNAPL污染物在含水介质中的运移规律遵循对流--弥散方程,介质的弥散系数是影响LNAPL污染物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