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测绘学   899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613篇
地质学   2170篇
海洋学   738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用鲶爱德华氏菌兔抗血清作为一抗,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法,并优化检测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7/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211,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5/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弧菌等13种标准菌株无交叉。应用上述技术对人工感染发病鱼中分离的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为80%;对自然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的20株优势菌检测结果表明,12株菌为鲶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942.
宋延英 《地理教学》2010,(11):55-5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赞科夫说:“我们由研究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对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工,越来越明显地证明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3.
耿庆明 《地理教学》2010,(11):56-56
热力环流是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它的深入理解是学习“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知识的关键。虽然它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时时相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觉得它飘忽不定,对它视而不见,不好验证。怎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亲眼观察到它所起的作用呢?我们巧用厨房做实验,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44.
韦勇  梁玉萍 《地理教学》2010,(10):47-49,14
一、活动目标 本节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主要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从而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水土流失的治理进行知识储备。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状况,地形坡度的陡缓,降水的强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945.
洋流积极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输送,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而“洋流”部分则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和各版本实验教科书都将其置于重要地位。有几个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结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其理解与应用有些偏差,笔者认为,这些结论的应用应考虑具体条件,而不能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946.
A performance test was conducted in a wind tunnel by changing the principa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a sampler such as the diameter of the container, inlet width and cone h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and collection rate is from 80% to 90% when any one of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levels is changed. 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a parameter level results in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and collection rate for each soil sample within a certain size range of sand gr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various sand grain sized soil sample at each wind speed, the sand collection rate decreases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container changes from 50 mm to 40 mm, the sand collection rate increases by about 2%-3% when the inlet width changes from 10 mm to 8 mm, and the sand collection rate increases by about 3%-4% when cone height is altered from 100 mm to 125 mm. The average sand collection rate is enhanced by 2%-4% for the soil sample of different sized sand grains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container is 50 mm, the inlet width is 8 mm, and cone height is 125 mm.  相似文献   
947.
雷鸣 《地理教学》2010,(2):24-26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内涵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创设特定的“实验环境”,采用演示手段,将跨越一定时空的地理过程(地理现象)变得可以接触与感知,从而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48.
陈利清 《地理教学》2010,(16):51-52
案例实验一:为验证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笔者请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将家中水池放满水后,拔除塞子,观察水向中心汇聚流出时,水流漩涡的方向。按照预计的实验检测目的,是想得出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应为逆时针流向。  相似文献   
949.
<正>一、概述矿业权实地核查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国情调查,目的是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业权(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现状进行实地核查,重点核查矿业权  相似文献   
950.
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可分为土体表面存在水分供给的入渗过程和水分供给结束后水分在土体中的再分布过程两个阶段。指流作为一种优先流,区别于大孔隙流和漏斗流。国外已有研究指出,指流可以在充分供水结束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然而,目前国内对指流的研究极少,对其认识和理解也相当缺乏。由此,本文采用石英砂介质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的特性;同时探讨了前期供水量、实验土箱尺寸、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其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均匀砂质土体中易于出现指流;前期供水量的多少对随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最终形态影响不大,但能够对指流发育进程产生明显的影响;实验土箱较小时,可使原来指流发生比较明显的土体系统呈现出稳定形态;增大单一溶液的浓度对指流发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指流现象较采用自来水的处理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