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773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苏皖凹凸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皖凹凸捧石粘土矿物包括沉积、风化及火山碎屑蚀变三种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内陆浅水湖盆水下玄武岩风化蚀变及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不同成因类型的凹凸棒石在矿物晶体结晶程度上有较大差异。通常,由风化作用生成并与碳酸盐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低,较纯的并与硅质岩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高。它们在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上表现为:前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低,吸收峰弱且峰形钝。后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高,吸收峰尖锐。因此研究凹凸捧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基本上区分出它们的成因类型。本文还对凹凸棒石红外吸收光谱振动波数带进行了划分,并对相应的振动类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杨义忠  王徽  蔡杨 《江苏地质》2018,42(2):187-196
西汤池岩体位于安徽北淮阳地区舒城县西汤池一带。西汤池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质特征,为铝饱和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Yb)_N与HREE/LREE值较高,重稀土相对轻稀土亏损明显,Eu呈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a、Nd等)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亏损。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西汤池二长花岗岩~(206)Pb/~(238)U年龄为(125.5±1.6)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前人关于北淮阳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本次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方面的研究,认为西汤池二长花岗岩属A_1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3.
104.
安徽大别山金红石矿姿源勘查、开发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安徽大别山金红石资源的形成地质背景、资源远景、勘查概况以及金红石的选矿工艺、市场行情。建议对其进行勘查评价。  相似文献   
105.
苏皖地区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演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江苏南京孔山和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δ^13C,δ^18O记录是以4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为特征,前3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与同时代的北美石炭纪相似,仅仅是内部演化特征略有不同,这反映了区域性的沉积环境的不同变化。在金陵组下部、和州组下部、黄龙组中下部和船山组层段,δ^13C表现出明显的正漂移,这可能是受植物和生物量增长、有机碳储藏量增加所引起的。δ^18O记录总体上与δ^13C值呈相似的变化趋势。δ^18O增加记录了气候变冷和冰川作用的结果。δ^18O负漂移与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是一致的。在浅水潮坪环境,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使δ^13C和δ^18O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6.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成矿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沿江地区可分为三个岩浆成矿带:内带(主带) 、北( 外) 带和南( 外) 带。内带沿长江断裂带分布,与地幔隆起带一致,幔源高钾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不同程度的AFC混合机制和结晶分异机制,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床,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其共同点是高钾富碱,侵入岩以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火山岩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广义矽卡岩型Cu、Fe、S、Au 及火山岩型Fe、S矿床是主要的矿床类型;南(外) 带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高硅低碱,属钙碱性岩系,是上地壳下部易熔组分重熔的产物,成矿元素也由主带的Cu、Fe、S、Au 转向Pb、Zn(Ag) 、Cu、Mo、W 等,是斑岩型Mo、Cu 矿床的远景带;北(外) 带比较复杂,主体部分属钙碱性岩系,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侵入体是下地壳重熔的产物,部分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广义矽卡岩型Cu、Au 矿床,另一部分以幔源物质为主的闪长玢岩,形成斑岩型Cu 矿。不同的岩浆成矿带受不同的基底控制。Nd 、Sr、Pb 同位素研究表明,主带和北带存在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基底,南带岩浆岩则源于元古宙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变质基底。地幔隆起与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以及由地幔隆起带来的高热流是成矿的最有利条件。建议深入研究幔脊  相似文献   
107.
赵宏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4):244-250
华北地台南缘,主要出露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地层,属被动大陆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过程,以台地碳酸盐沉积为主。通过对十余条实测剖面及主干、辅助路线的观察研究,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测区可区分出二个巨层序、十二个三级层序。本文通过三级层序的划分,建立了华北地台南缘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8.
109.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存在两套冰碛岩。通过对皖南蓝田新元古界剖面和皖南地区的另外3条新元古界剖面的重新观察,发现该剖面只存在一套冰碛层和一套盖帽白云岩,均未发现间冰期地层。植被覆盖和地层错断是造成前人认为本地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存在两套冰碛层和两套盖帽白云岩的主要原因。这一套冰碛层与中国南方扬子区南华系南沱组相当。  相似文献   
110.
宋国学  秦克章  李光明 《岩石学报》2010,26(9):2768-2782
长江中下游池州地区区域构造上处于下扬子坳陷与江南古陆之间的过渡带上,近年来该区域内以钨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鸡头山矽卡岩-斑岩型W-Mo矿、马头斑岩型Mo矿和百丈岩矽卡岩-斑岩型W-Mo矿是其中的三个代表性矿床。在鸡头山矿区和百丈岩矿区钨钼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体中,已有工程探明二者的深部都有斑岩型矿体存在;在马头矿区钼主要以含钼石英脉和辉钼矿细脉的形式赋存于近接触带岩体与围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池州地区与钨钼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L+V)为主,同时发育含子矿物包裹体(L+V+S)和CO2包裹体(L+LCO2+VCO2)。成矿流体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温度在350~500℃之间,深度约为1.5~2.5km,初始流体盐度为17%~25%NaCleqv,流体富H2O-CO2-CH4等气体,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分离出高盐度流体和富气相低盐度流体;中阶段温度在170~360℃之间,深度约为0.5~1.7km,盐度为2%~24%NaCleqv,富H2O-CO2-CH4-H2S等气体,流体混合作用使得大量钨、钼、铅、锌等金属沉淀成矿;晚阶段温度在100~160℃之间,深度在约0.6km以下,盐度范围为1%~10%NaCleqv,与成矿作用无关。含矿石英脉H-O同位素和硫化物S同位素共同指示,池州地区与钨钼矿有关的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大气水和建造水的混合,流体混合是区域钨-钼-铅-锌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