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1.
为更好认识聂荣微陆块上的泛非-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并约束其构造演化,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安多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安多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 km,4件片麻岩的野外产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片麻岩中锆石微量元素示踪、成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在505~517 Ma,为中-晚寒武世,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时代.样品具显著高硅,富碱的特征,碱度率AR=1.73~3.7,分异指数DI=70.78~90.28,岩石铝饱和指数在1.02~1.05,FeO*/MgO介于2.63~4.50,10000×Ga/Al在2.12~2.41,P2O5和Al2O3含量随SiO2增加而降低,Th,Y与Rb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片麻岩类原岩的成因类型属于分异的亚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资料,安多片麻岩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碰撞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微陆块上发育的中晚寒武纪岩浆事件可能是泛非造山作用结束之后,沿冈瓦纳超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白志达  徐德斌  陈梦军  孙立新 《地质通报》2009,28(09):1229-1235
安多粗面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紧邻安多蛇绿岩带的北侧,出露面积约30km2,堆积厚度约1500m,属陆相火山岩。火山机构面貌保存较完整。岩石类型包括安粗岩、石英安粗岩、粗面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以粗面岩为主,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特征表明岩石属相对高压型的粗面岩,是与大陆碰撞后造山有关的钾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加厚的陆壳下部,但也有幔源组分的贡献。粗面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9.9Ma±1.9Ma,是粗面质岩浆上侵结晶的年龄,表明安多粗面岩的喷溢时代为晚白垩世, 也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安多段早白垩世晚期已经闭合,晚白垩世时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已成为统一的陆块,并具有加厚的陆壳。  相似文献   
13.
解超明  李才  苏黎  吴彦旺  王明  于红 《地质通报》2010,29(12):1737-1744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范围为0.63~1.04,平均为0.85,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获得片麻岩中锆石LA-ICP-MS U-Pb原位同位素年龄488.0Ma±4.2Ma。定年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原岩侵位于泛非期,证实聂荣微陆块受到晚泛非热运动的影响,为解决聂荣微陆块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琦 《地球》2010,(5):83-85
2010年7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我们从成都出发,驾车600多公里,经都江堰、汶川、茂县、川主寺,下午6点左右到了若尔盖大草原。迷人抢眼的格桑花毫无顾忌地盛开着,艳丽多彩、摇曳多姿、一望无涯。人在高原行,伸手就可以摘下白云;地上一躺,就会被花海亲吻。  相似文献   
15.
西藏安多地区粗面岩的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多粗面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紧邻安多蛇绿岩带的北侧,出露面积约30km2,堆积厚度约1500m,属陆相火山岩。火山机构面貌保存较完整。岩石类型包括安粗岩、石英安粗岩、粗面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以粗面岩为主,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特征表明岩石属相对高压型的粗面岩,是与大陆碰撞后造山有关的钾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加厚的陆壳下部,但也有幔源组分的贡献。粗面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9.9Ma±1.9Ma,是粗面质岩浆上侵结晶的年龄,表明安多粗面岩的喷溢时代为晚白垩世, 也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安多段早白垩世晚期已经闭合,晚白垩世时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已成为统一的陆块,并具有加厚的陆壳。  相似文献   
16.
班公湖-怒江带作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中生代聚合而形成巨型构造带,其形成时代与如何汇聚是构造研究关键所在。本次研究选择班公湖—怒江带中段的安多—聂荣地块发育为研究区,对地块内部基底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开展了韧性剪切变形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剪切带面理和线理测量分析指示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其同构造矿物40Ar/39Ar的测试分析获得年龄约为167 Ma,表明班公湖-怒江带中段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北东—南西向汇聚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东亚大陆西缘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在中侏罗世中期以北东—南西向碰撞聚合的构造方式完成大陆拼接,为东亚大陆西缘中侏罗世变形提供了直接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安多地区进行活动断裂研究过程中,进行地表调查和探槽开挖,证实错那-安多地堑北缘主边界断裂上的最新地表断层陡坎实际是该区史前大地震的地表遗迹。根据地表观察和实地测量结果可知,该区最新古地震断坎的延伸范围可达 26~36km,平均垂直位移量达 1.0~1.4m。相关地层-地貌体的年代学测试结果和古地震破裂参数表明,最新的古地震发生在距今约 10.0~8.1ka期间,估计当时的古地震震级介于 6.9~7.3级之间,当时的极震区烈度可能≥Ⅸ度。此古地震破裂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中部正断层型大地震之后的沉寂时间可以长达近万年,明显长于藏南裂谷带上的正断层型古地震活动间隔。由于安多地区最新大地震之后的离逝时间已足以积累类似强度的大地震,因此,该区未来的大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古洋盆的性质和早期演化仍存在很多争议.为探讨怒江构造带中-东段早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微地体构造、造山格局,对怒江带东段分割八宿微地体的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角闪石40 Ar-39 Ar年代学研究.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经历了强烈变质变形,显示绿...  相似文献   
19.
地表调查和初步的沉积物年代测试结果表明,晚第四纪期间,在安多-错那地堑中主要发育了分别形成于44.2kaB.P.和9~7kaB.P.左右的两套湖泊沉积物和约42kaB.P.以来的5套冲、洪积物。在安多-错那地堑的边界主要发育了包括安多南缘断裂、北缘断裂、错那湖东缘断裂和西缘断裂共4条第四纪正断层。其中活动强度最大的为安多北缘断裂,其第四纪最小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02mm/a;其次为安多南缘断裂和错那湖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它们的最小垂直速率分别为0.19mm/a,0.12~0.16mm/a和0.10~0.12mm/a。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22mm/a的安多北缘断裂带的西段。安多及邻区现今的地表构造格局及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近南北向地壳缩短背景下由于近东西向伸展变形而引发的菱形断块发育模式。根据断层的活动速率估算结果,晚第四纪期间安多-错那地堑的平均伸展速率为0.25±0.15mm/a,而整个羌塘块体总的东西向伸展变形速率可能达到11±8mm/a。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已经日趋清晰,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安多地区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这些花岗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81~487Ma),为I型花岗岩,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5.8~+0.6),可能形成于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随后经历了广泛的结晶分异过程。拉萨地块的埃迪卡拉纪-奥陶纪I型花岗岩具有Sr/Y比值降低和锆石εHft)值升高的演化趋势,指示伸展环境下的幔源岩浆上涌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安多地区奥陶纪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洋壳俯冲和陆块拼贴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