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汶川地震后四川安县甘沟培溃泥石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和滑坡不仅直接为泥石流活动提供松散固体物质,还可能造成沟道堵塞.沟道内的堵塞坝虽然不像主河道上的堰寒湖那样造成大范围灾害,但溃央后却会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以四川省安县高川乡甘沟为例,说明其造成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防治对策.通过对甘沟自然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发现甘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流域内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还造成沟道堵塞,形成堵溃型泥石流.甘沟已建的排导槽存在过流能力不够、槽底和侧墙已基本被破坏、弯道处未考虑超高、沟内未布置拦挡工程等问题.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仍会再次暴发泥石流.针对甘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修建拦挡、重建排导槽并结合预警预报措施的防治对策,并对重建排导槽的过流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2.
《中国地名》2011,(7):40-43
举全省民政之力,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和安县对口援建工作,为辽宁省赢得了荣誉,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43.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44.
“5·12”特大地震给安县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确定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后,辽宁省民政系统情系安县,与我们并肩作战,树立起了辽安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历史丰碑,彰显了无疆大爱。  相似文献   
45.
《中国地名》2011,(7):34-39
感怀,在灾难面前 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省帮一重灾县”决策的当晚,辽宁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动员一切力量,举全省之办全方位对口支援,把安县作为我们的第45个县,把安县建设得比震前更好。”  相似文献   
46.
一是制定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委托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危害程度,确定其危害类型;对有变化趋势的隐患点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7.
杨光  李海兵  张伟  刘栋梁  司家亮  王焕  黄尧  李勇 《地质通报》2012,31(8):1219-123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和WFSD-4,其中WFSD-3和WFSD-3P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以WFSD-3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岩石学、构造学、野外编录等研究。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裂岩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未见假玄武玻璃。钻孔中存在26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密度显示FZ634、FZ1215和FZ1250为主要断裂带,而FZ1250可能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滑移带。安县-灌县断裂在地表和WFSD-3P、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层倾角分别约为60°、46°和38°,显示安县-灌县断裂倾角从地表至深部逐渐变缓,为一铲式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48.
汶川地震(Ms 8.0)地表破裂过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地震(M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程对理解发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分段性,并结合不同地段同震断层擦痕行迹,探讨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通过详细分析,认为沿地表破裂带出现南北两个大的滑移量峰值,以及南北两段破裂带的几何分布和运动特性均不同,表明汶川地震是由南北两个次级破裂事件组成,这个结论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并根据八角庙和北川地区同震断层擦痕的运动学对比研究,推测汶川地震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沿映秀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形成约100-80kin长近纯逆冲性质的映秀-清平段地表破裂带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并且在这两条破裂带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形成了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由于南部初期破裂事件触发了北川断裂的活动,造成后期破裂事件的发生.后期破裂事件以右旋走滑(或右旋斜冲)运动为主,沿映秀-北川断裂形成龙池-深溪沟-八角庙-清平-擂鼓-北川-南坝-石坎等一线破裂带,该破裂带在映秀断裂带上叠加了第一次破裂事件形成的部分破裂带,整体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擂鼓-北川-南坝-石坎段)只反映了第一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所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中约270km长的映秀-北川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而约80km长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为纯逆冲性质.地震破裂过程是一动态复杂的物理过程,上述地表破裂模型可以解释两条不同性质破裂带的形成.但是否符合实际的地震破裂过程,还需要通过近台网地震波数据精细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49.
5.12汶川大地震,给安县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给安县旅游业带来不小的打击。为恢复和提升安县旅游业的地位,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其优势和先导的作用,县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利用组合数学图论理论中相关拓扑指数,对安县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为安县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开发、合理规划与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5.1 on the Richter scale struck Wen'an county,Hebei Province on July 4,2006. No casualties have been reported,with only slight damage. The disaster level of this event is the slightest on the M4.9~5.1 events record tally since the CCDSN (China Center of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was built in 1999. The epicenter intensity of this earthquake was low,while in areas like Beijing,which is 100km far away,abnormal high intensity zones appear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abnormal phenomenon,with the diagrams of intensity isolines drawn by the intense seismic stations and networks in the capital circle area as references,as well as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in the source,the seismic histories,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the ray pathways of seismic waves in areas within 150km around the epicent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pecial dynamic and geological situations we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lower intensity degree and slight damage in the epicenter area,but higher intensit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