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837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北黄海盆地基底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在近海海域惟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的晚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主要从周边陆地和岛屿地质、重磁异常特征、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3个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珠江口盆地的形成与南海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祖翼 《海洋科学》1993,17(5):62-66
南海地块在中生代早期与华南大陆边缘发生了一次陆陆碰撞,这一碰撞形成了研究地区中生代近EW向为主的构造格局,珠江口盆地及整个南海的演化都是在南海地块各块体裂离华南陆缘后发生的。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先后经历了不同构造方向的两期张裂阶段及张裂后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993.
华南地区深部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近年来华南地区深部地质研究中若干焦点问题的研究进展。提出“板溪群”不是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而是分布于江南古陆的一套变质变形微弱、层理明显、岩层连续有序的沉积盖层。华南地区广泛存在太古代一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元古宙的古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拉张盆地。根据变质相华南地区地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层,分两个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994.
滇西地区前侏罗系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1996,20(2):114-122
滇西地区属三江印支造山带,前侏罗系地层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变质岩地区常见的,如把 S_n(n≥1)当成 S_0等;二是造山带地区特有的,如因未认识蛇绿混杂、重力滑塌和化石再沉积等而曲解化石的地层和相指示意义,一个群里包括了一系列叠置的构造岩片中的不同时代、不同建造背景的岩石等。造山带常是一构造大拼盘,因而其地层工作需要新的理论武装:造山带地层学。  相似文献   
995.
在西藏高喜马拉雅(HHM)定结地区和北喜马拉雅(NHM)的拉轨岗日一带, 发现有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 分别侵入于聂拉穆群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和拉轨岗日群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中. 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主体岩性相当于过铝质的二长花岗岩, 野外地质特征反映为上述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 2个不同产地的花岗质片麻岩中所含的锆石在结晶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非常相似, 大部分锆石为柱状的自形-半自形透明晶体, 发育有很窄的振荡生长环带, 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 少部分锆石中含有粒度大小不等的残留锆石核, 其幔部仍主要为具振荡生长环带的岩浆锆石. 用SHRIMP方法对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获得HHM和NHM花岗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11.6 ± 2.9)和(1811.7 ± 7.2) Ma, 与广泛分布于小喜马拉雅, 年龄介于1815~2120 Ma之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基本一致但略偏新. 两个不同产地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核部的残留锆石的年龄>(2493.9 ± 7.0), (2095.8 ± 8.8), (1874 ± 29) Ma, 显示了古元古时的其他可能重要热事件时间和聂拉木群、拉轨岗日群原岩的下限年龄(新于(1874 ± 29) Ma). 这些结果说明, 喜马拉雅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相同的印度结晶基底, 而不支持HHM和NHM是泛非造山事件的增生地体的说法, 同时高喜马拉雅具与小喜马拉雅相同或较年轻的基底也与当今较流行的喜马拉雅造山模式, 如低黏度的中地壳挤出模式和造山通道模式不吻合.  相似文献   
996.
根据重磁资料分析,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界线应以武都-文县断裂为界,而不是划在龙门山断裂处.由此可见,整个龙门山地区应划归扬子地台,同时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基底性质与扬子地台的基底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 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测年结果, 并结合野外调查,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在北昆仑地体出露的前寒武纪副变质岩, 沉积的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晚期, 在0.9~1.0 Ga和约0.8 Ga发生变质; (2) 北昆仑地体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增生到塔里木南缘的造山带, 两期变质作用是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汇聚及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响应; (3) 在南昆仑地体的西段, 原认为属于古元古代的布伦阔勒群, 实质是由北部中生代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南部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到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之上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孔兹岩)组成. 获得南部的孔兹岩系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为600~2200 Ma之间, 表明其沉积年龄大约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 并在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发生变质; (4) 在康西瓦, 获得侵入于孔兹岩眼球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505 Ma, 变质年龄为240 Ma. 结合前人对该区孔兹岩锆石U-Pb定年资料, 表明南昆仑地体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造山带,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998.
老君沟岩体和孟通沟岩体是位于松潘-甘孜地体东部的中生代花岗岩,为碰撞过程中岩浆作用的产物,包含有地壳基底性质的重要信息。两岩体具有中等至较高的SiO_2含量(63.9~75.0wt%),具有准铝质和轻微过铝质(ACNK=0.86~1. 08)特征,属于中钾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老君沟岩体富Al_2O_3(14.2~16.0wt%)、K_2O(2.88~4.36wt%),贫MgO(0.38~1.98wt%),并具有高Sr(307~697ppm)低Y(12.2~21.0ppm)特征以及中等至较高的稀土分馏((La/Yb)_N>10),这些特征非常类似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孟通沟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类似于老君沟岩体,但具有相对低的Sr(110~397 ppm)、稍高的Y(12.2~21.0ppm)和明显较低的Sr/Y比值(5~32)。两岩体均具有地壳特征的Nd-Sr同位素组成(ε_(Nd)(T)= -6.02~-3.11;I_(Sr)=0.7053~0.7075),排除了直接来自地幔岩浆的可能性,表明其可能来自于石榴石稳定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两岩体富含Rb(106~202ppm)、Cs(3.79~25.6ppm)而K_2O/Na_2O(0.56~1.12)比值较高,显示其可能来自黑云母的脱水熔融。由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温度较高而剪切生热所能达致的温度较低,同造山的滑脱构造难以导致上述两个岩体的形成,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两岩体的源区成分和Nd模式年龄(T_(DM(Ⅱ))=1.23~1.44 Ga)均反映松潘-甘孜地体具有类似于扬子板块的中元古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999.
胡博  张岳桥 《地质通报》2007,26(3):256-265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重磁剖面异常与基底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穿越羌塘盆地的实测重磁剖面数据为基础,密切结合平面重磁异常资料,通过对重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位场转换和正反演拟合计算方法,推断了羌塘盆地的基底埋深、断裂构造及盆地样式,并对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南羌塘基底埋深浅,呈台阶状,且构造复杂,北羌塘埋深深,其间的龙木错-双湖构造带有明显的重磁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