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1篇
  免费   2815篇
  国内免费   3557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734篇
地质学   14394篇
海洋学   130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06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675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522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827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7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梯田是人类几千年来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象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加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盆地内的丘陵、山麓地带分布大面积的层状梯形景观,疑似弃耕的古代梯田。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基于卫星遥感资料,通过GIS手段分析发现古梯田面积为42.2 km2(约63000亩),主要分布在盆地内央曲河及其支流两侧海拔2936~3326 m间的山坡上。通过对3个古梯田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总有机碳/氮(TOC、TN)含量、孢粉、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同时对比具有准确年代控制的自然剖面磁化率与粒度。研究结果显示:梯田开垦于晚全新世(距今3000 a)古土壤,梯田剖面顶部25~35 cm不同于自然剖面而呈均一化的指标证实了耕作层的存在(距今约1000 a以下层位);但耕作层之上TOC、TN含量的增多,以及梯田剖面与自然剖面整体一致的指标变化趋势说明了梯田被短期利用后长期废弃;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推断夏河古梯田是在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1074—1125年)下开垦的;气候重建资料显示该时段温度较高、降水增加,整体有益于农业生产。本文提供了过去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2.
宁芜向山式硫铁矿地质及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芜具有高地热场的火山断陷盆地 ,形成于晚侏罗世 ,消亡于晚白垩世。该盆地火山活动形成的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 4个喷发旋回 ,堆积了厚约 2 5 0 0m的陆相中基性酸性碱性火山岩系 ,在晚侏罗世沉积了硬石膏、硫铁矿层。硫铁矿在沉积特征上具有热水沉积的由稀粗转为细密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及喷发角砾岩和硅质岩特征。电子探针所测之黄铁矿中铁的平均含量 4 5 .85 % ,硫的平均含量 5 3 .5 9% ,具有富S特征 ;稀土元素总量平均 2 .2 0× 10 -6 ~ 17.3 9× 10 -6 ,平均为 7.2 9× 10 -6 ,具有明显的负铈异常 (δCe:0 .4 9~ 0 .93 )。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常见值为 10‰~ 2 3‰ ,以富重硫为特征。通过对硅质岩、硬石膏岩等常量与微量、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 ,均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点 ,热水沉积在向山式高品位优质硫铁矿矿床形成过程中 ,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3.
曾小平  孟红  曹生秀 《地质力学学报》2008,14(3):251-262,250
新疆西天山地区的早石炭世古火山机构是形成金矿床的重要构造。本文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火山岩相、喷发旋回、喷发韵律、成矿条件的调查研究, 初步确定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形成于331Ma±2Ma(早石炭世), 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 具有爆发相—喷溢相—爆发相的火山活动特征, 火山岩中金、锑、铋、锌、钼元素背景值较高, 有形成阿希火山岩型金床的成矿背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64.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俊  周成虎  李建新 《地理研究》2006,25(2):350-358
通过GIS技术的叠加和提取功能建立了焉耆盆地两个时间段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焉耆盆地内部绿洲景观类型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经过近40年的土地开垦后,人工绿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农田向自然绿洲和荒漠的扩张在整个研究阶段均可见;农田开垦的对象表现为从草地(含部分沼泽地)→多汁木本盐柴类荒漠→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迁移,体现了农田绿洲开垦从易到难,自然绿洲不断缩小,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的过程;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盆地内湖泊水体、湖泊周边及农田绿洲出现明显的生态退化。焉耆盆地今后的规划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盆地环境治理很大程度决定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调节。  相似文献   
65.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析未来D-InSAR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以西30km2永生村铁矿区,通过详查工作的研究,对矿区元素富集特征、赋矿层位、控矿因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有了很好地认识。全区共圈定8条矿体,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晚期辉石、斜长角闪岩体中,矿体走向35°~55°,倾向125°~145°,倾角76°~88°,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与围岩岩性一致,呈渐变过渡关系,界线靠化验结果区分。根据矿石结构、围岩特征及成矿元素赋存特征等分析,认为永生村铁矿区为火山~岩浆建造变质超贫型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67.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68.
在乔治王岛中部的阿德默勒尔蒂湾 ,凯勒半岛、于尔曼山嘴和埃内坎角是第三纪火山岩集中分布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凯勒半岛发生了三期火山喷发 (三个火山喷发旋回 ) ,同时伴随着火山活动中心的不断北移 ;在第二期火山喷发之后 ,火口塌陷 ,形成破火山 ,之后在半岛北部又发生火山喷发 ,并向东迁移到于尔曼山嘴。因此凯勒半岛是一复活破火山 ,火山活动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性。埃内坎角火山活动虽与上述两地区大致同时 ,但化学成分上不存在明显演化关系 ,应属另一相对独立的火山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69.
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相干分析,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发现了多期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研究表明,该区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包括3个主要的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不同位置地震特征不同。大规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构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新近系以来地层中的重要沉积单元,并对深海沉积物的空间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上新世发育的一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分布面积达300 km2,厚度达240 m,平面展布形态似扇形。高沉积物供给速率和不断的构造活动可能是该区域MTDs发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地震活动、海平面变化也间接影响了MTDs的发育。  相似文献   
70.
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经实地考察证实,广东三水盆地发掘出了华南首个5000万年前鸟化石,同期发现的还有2只青蛙化石、20余块5000万年前的骨舌鱼类化石以及完整的茂名无盾龟化石。“三水盆地发现的鸟化石,既是华南地区始新世又是中新世发现的第一块。”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评价认为,“2只青蛙化石是华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