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773篇
海洋学   13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钻孔中三叠纪泥岩孢粉的研究,以优势属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下部Li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组合产于柯吐尔组,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成分,以具纹饰的三缝孢子及腔状三缝孢子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具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中部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组合产于阿克库勒组,蕨类植物孢子以光面圆形三缝孢子和单缝孢类为优势成分,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上部Dictyophyllidites-Cyclogran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产于哈拉哈塘组,蕨类植物孢子常见光面三角形三缝孢子和具纹饰的三缝孢子,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72.
新疆地区表土孢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中国新疆地区218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孢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温带山地针叶林、高寒草甸及盐生草甸、温带草原、荒漠以及荒漠-沙漠过渡带均具有相对特殊的孢粉组合,新疆南北向样带的孢粉图式揭示出表土孢粉从北到南随地形、纬度和植被的改变而发生的空间变化。针叶林区表土孢粉浓度平均值为22 602粒/g、草原为3 834粒/g、荒漠为1 762粒/g、沙漠为0-10粒/g。但在同一植被类型中,特别是在草原和荒漠中,孢粉浓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并不呈现线性相关关系。根据大空间尺度样品的A/C(蒿Artemisia/藜Chenopodiaceae)值的中位数统计,草原为1.264、荒漠为0.565、沙漠为0.243。Ep/C(麻黄Ephedra/藜Chenopodiaceae)比值的中位数在荒漠为0.098、草原为0.063。  相似文献   
73.
南海北部280 ka以来深海花粉记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ODP1144孔顶部225m柱状样的孢粉资料揭示近280ka(即氧同位素8期(MIS8))以来,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演化历史.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属为主,与该区现在情况相似.而冰期孢粉组合中则出现大量草本植物,如蒿属(Artemisia)、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这说明冰期时由于海退引起海平面下降使大陆架出水成陆.出露的大陆架上覆盖着以草原为主的植被.从草本植物花粉与松属花粉两者含量之比可以推断在MIS5期以前大陆架出露的面积小,而MIS4期以来冰期时大陆架大面积出露,末次冰盛期达到高峰.MIS5期前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这种变化,可以从我国大陆新构造运动加以解释.冰期时大陆架上生长的草原植被的组成也有显著变化,MIS8期以禾本科为主,而后,蒿属比例不断增加,末次冰盛期时在草原植被中占了优势,植被的这种变化是对不断变干冷气候的响应.  相似文献   
74.
质疑粤西北的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尚仁  彭华 《热带地理》2001,21(2):183-188
从地貌、沉积物、第四纪地层关系、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广东封开-怀集-带所谓的冰川谷、冰蚀三角面、悬谷、角峰、刃脊、冰半、鼻山尾、冰碛砾石、蛇形丘以及近百万年来发生过3次冰期,是既不符合地学基础理论也不符合野外实际,所以是不确实的,那里没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75.
青海达布逊湖50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德昕  杨惠秋 《沉积学报》2001,19(1):101-106
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达布逊湖达 1井岩芯样品孢粉分析结果,将孢粉谱划分为Q2 、Q3 和Q4 三个孢粉带;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过去 5 0万年中研究区植被演化和古气候变化问题。达 1井沉积剖面年龄根据古地磁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 ( 5 0 0~ 130kaBP)气候可能为暖温带半潮湿型,晚更新世 ( 130~ 10kaBP)气候为温带半干燥型,全新世 ( 10~ 0kaBP)气候为寒温带干燥型。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冷暖事件演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6.
鄯科 1井是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首次钻穿三叠系的一口科学探索井 ,并首次在三叠系发现轻质油流。文内以鄯科 1井为例 ,运用孢粉组合、岩性组合、地震剖面、倾角测井、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分析了鄯科 1井三叠系内部地层重复的现象 ,这些方法有机的结合和相互的补充打破了单一方法进行地层划分的旧模式 ,初步进行了多方法交互使用进行地质分层的尝试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多解性 ,使地层划分更可靠 ,相信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在其他地区和单井的地层划分对比中也同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四川九寨沟地区黄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东  曹俊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59-365,T001
九寨沟地区的黄土孤立产出于海拔2 300-2 800m的洼地中,其内含古风化界面。通过对黄土的物质成分、结构、扫描电镜形貌、孢粉、ESR测年等分析测试,确定其为冰缘黄土,划分了九寨沟地区更新世冰期。  相似文献   
78.
潘安定 《内陆地震》1992,6(4):388-393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富蕴水磨沟探槽的地层年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富蕴地区在新冰期第一期活动中气候干净,为寒冻荒漠植被;在大西洋期为暖干气候,生长了草原化荒漠植被;在其后的新冰期活动中为冷湿气候,发育了灌丛草原植被。结合新疆特殊的地理条件,将上述环境演变过程与国内外全新世气候波动研究结果相比较,并参考有关(14)~C数据,作者认为该探槽中发现的第一次古地震活动应晚于6000a,B.P,第二次古地震活动似应发生于2500a,B.P之后。  相似文献   
79.
在江苏丰县丰钾三井取得的孢粉化石,应属古新世孢粉组合,原该段地层使用始新统“官庄组”的地层名称欠妥,而宜沿用苏北盆地“阜宁组”的组名,时代应为中、晚古新世。当时该区具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景观和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0.
根据野外剖面观测及古地磁资料,将会宁黄土地层与兰州、洛川黄土地层进行对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把该区约66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变历史划分为13个阶段,并将其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阶段及冰期旋回进行了对比。约66万年以来,该地植被变化于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与荒漠草原之间,气候变化于温暖半湿润-寒冷干旱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