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61.
In the invading course of Undaria pinnatifida, zoospore attachment in a dynamically changed subtidal water environment is cruci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tential population in alien waters. Among many abiotic factors that may interfere with the attachment process, water veloc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 of water velocity on zoospore attachment of U. pinnatifida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rtificially designed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freshly released zoospores that were transported by water flowing at 0 -16 cm/s showed no difficulty in attaching the smooth surface. Zoospore attachment decreased at elevated water flowing rates. At 70 cm/s no spore attachment occurred. Spores that have settled on glass slide for up to 1 h could not be stripped away by flowing water at a rate of 129 cm/s, the same was true of the 20 d old filamentous gametophytes. It was found that more than 70% of free-swimming zoospores tended to settle down adjacent to the settled spores and formed conjugated clusters from two up to a few hundred cells in still culture.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索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的繁殖模式,调控其生殖过程以实现藻生物质稳定增长。【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波吉卵囊藻似亲孢子形成过程,探究温度、照度、氮浓度对其繁殖模式的影响。【结果】波吉卵囊藻以2、4和8似亲孢子型模式繁殖,在藻细胞第二轮分裂过程中因分裂不同步,有时也形成3个似亲孢子。氮限制和弱光显著影响波吉卵囊藻繁殖模式(P 0.05)。通常情况下,波吉卵囊藻以4似亲孢子型繁殖模式繁殖,但在缺氮和弱光下2和3似亲孢子型模式的频率上升。在15~35℃温度范围内,波吉卵囊藻繁殖模式变化不大。【结论】波吉卵囊藻有4种繁殖模式。在不良环境中,2和3似亲孢子型模式频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3.
X射线分析显微镜是一种快速的非破坏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对海藻中特定的元素在组织水平进行定位。本实验采用X射线分析显微镜对1997年2月在日本佐贺县唐津市海岸采集的养殖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的孢子叶进行了硫、钾、钙、碘的组织定位研究,对孢子叶的整体进行X射线扫描及特征元素次级荧光的图像分析,并选取孢子叶的边缘部、中部及中心各一点进行定点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Ⅹ射线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钾是裙带菜孢子叶的最显著元素,具有最大的X射线荧光强度。定位分析表明,钾在孢子叶的中心部位分布较高,钙与碘则在边缘部分布较高,硫多位于孢子叶的中间部分,在中心部位及边缘部的分布均较低。除了钾、钙、硫以外,其他元素如铁、溴、锌也能够在X射线荧光光谱中给出谱峰。作者得到的X射线特征元素荧光图像首次报道了裙带菜孢子叶中钾、钙、硫等元素在组织水平的定位。应用RGB图像彩色合成技术获得的硫、钙、钾三元素的彩色合成图像也与定点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4.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生活史中有三个世代,即孢子体、配子体和果孢子体(囊果)。其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均为单生、同形的多分枝藻体,果孢子体则附生在雌配子体上。在生殖期间,江蓠的孢子体,除基部老枝和初生的新枝不形成四分孢子囊外,藻体的各部分分枝,均可形成四分孢子囊,放散出四分孢子。雌配子体也是除基部老枝和初生新枝外,藻体的各部分分枝均可附生果孢子体(囊果)。果孢子体成熟放散出果孢子。关于江蓠四分孢子和果孢子放散方式和放散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只有零星记载。曾呈奎等1959年,在进行与江蓠幼苗培育试验时,仅记载着:“经过干燥刺激15分钟的藻体放回海水中,发现20~30分钟后,孢子就大量放出,但四分孢子囊是孢子成团冲破表皮脱离母体,  相似文献   
165.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地层延安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整体作为研究范围,主要依据延安组孢粉组合特征,论述了其在含煤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一个组合、5个亚组合。并以孢粉组合特征恢复古植被、古气候及古地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6.
顾海峰  蓝东兆 《台湾海峡》2001,20(1):132-133,T00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富集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子的新方法-钨酸钠法,并用这种方法在诏安湾沉积物中分离到了12种甲藻休眠孢子。  相似文献   
167.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营养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条斑紫菜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可转化成单孢子,经放散、附着,再发育成新的藻体。但单个营养细胞在未形成单孢子以前,能否发育成新藻体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68.
2,4-二氯苯氧乙酸对细基江蓠孢子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0,0.1,0.5,1,2,4,6 mg/L)生长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理刚刚放散的孢子和附着2d孢子,研究其对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和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4-D使两种孢子的附着量明显降低;2.0~4.0mg/L的2,4-D可以极显著的促进孢子的生长(P<0.01);0.1~2.0mg/L的2,4-D提高孢子的存活率(P<0.01);6.0mg/L的2,4-D使得孢子的生长和存活率降低。综合以上指标,在细基江篱采孢子育苗时,孢子附着2~3d后用2,4-D处理孢子萌发体,以1.0~2.0mg/L为宜。  相似文献   
169.
我国的紫菜生产已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全人工栽培紫菜到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而条斑紫菜的人工栽培则始于70年代。目前我国条斑紫菜栽培面积最大的是江苏省沿海,该地区滩涂广阔平坦,适合紫菜生长,现在紫菜已成为群众性生产的海产品之一。 条斑紫菜生活史分丝状体和叶状体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可以产生三种孢子:紫菜叶状体成熟后放散的果孢子,它萌发长成紫菜丝状体;紫菜丝状体成熟后可以放散壳孢子,这种孢子萌发长成紫菜叶状体;紫菜叶状体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形成、放散单孢子,这种单孢子也长成叶状体(曾呈奎、张德瑞,1954)。 在条斑紫菜栽培中,一般应用紫菜丝状体所放散的壳孢子为苗源,所以对壳孢子苗的生理生态特性已有较深入的了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8)。但有关单孢子的生理生态,则未见较系统的报道。 在条斑紫菜的试验和栽培中,早已观察到紫菜叶状体在生长过程中放散单孢子,这些单孢子对增加紫菜苗量起到一定的作用。60年代王素娟等曾利用紫菜这一特性在自然苗网上进行过“母子网”附苗试验,之后崔广法等又用人工苗网进行了“母子网”附苗的生产性试验。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栽培面积和收获量,但不能全部替代壳孢子苗,还需要培养紫菜丝状体。培育紫菜丝状体所需设备多、时间长,并易发病害,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充分利用单孢子作为苗源来取代壳孢子苗,就可简化条斑紫菜的生产过程。为此,作者对条斑紫菜单孢子及其幼苗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室内、外的培养实验,研究它同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在大面积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四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四种孢子体积较小,直径为8.4~32.9μm,P/E值为0.825~0.906,孢子色泽为淡黄色、黄色或黄褐色,萌发孔均为近极薄壁区类型,外壁纹饰为鼓槌状、棒状或瘤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