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39篇 |
免费 | 2369篇 |
国内免费 | 29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7篇 |
大气科学 | 113篇 |
地球物理 | 640篇 |
地质学 | 12127篇 |
海洋学 | 582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832篇 |
自然地理 | 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572篇 |
2022年 | 674篇 |
2021年 | 752篇 |
2020年 | 619篇 |
2019年 | 650篇 |
2018年 | 522篇 |
2017年 | 522篇 |
2016年 | 515篇 |
2015年 | 642篇 |
2014年 | 827篇 |
2013年 | 632篇 |
2012年 | 643篇 |
2011年 | 760篇 |
2010年 | 630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476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278篇 |
2003年 | 299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239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229篇 |
1996年 | 193篇 |
1995年 | 197篇 |
1994年 | 185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163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6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渤中29-6构造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定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渤中29-6构造钻遇的90.5 m火山岩系地层层位,对该套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分析。薄片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可分为3段,自上而下分别是顶部玄武岩(2 880.5~2 910.5 m)、中部煌斑岩(2 910.5~2 959.5 m)和底部凝灰岩(2 959.5~2 971 m)。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中部煌斑岩和底部凝灰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地层年龄晚于124 Ma,而顶部玄武岩形成于新生代岩浆活动,地层年龄晚于45.2 Ma,结合玄武岩上部和玄武岩中泥岩的古生物分析结果,认为该套玄武岩指示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岩浆喷出事件。本研究落实了渤中29-6构造底部连续钻遇的火山岩系地层实为中生界、新生界2套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对进一步理解、认识黄河口凹陷的中生代、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相应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55.
薄互层砂体研究是湖盆沉积学的研究难点。本文针对辽河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Es4上)薄互层砂体,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对西部凹陷的薄互层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其中,滩坝砂体是湖泊相的主力砂体。通过考虑不同沉积背景下滩坝在岩相组合、发育位置和成因机理的差异性,将滩坝划分成侧缘改造型滩坝、前缘改造型滩坝、基岩改造型滩坝、淹没改造型滩坝和风暴改造型滩坝5种沉积模式;对薄层滩坝砂体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受到"风场-物源-盆地"三端元的控制。 相似文献
56.
1:5万赫章幅及野马川幅联测过程中,发现有九架炉组存在,查1960年赫威水地质大队在“贵州省黄河铁矿及其外围区域普查简报”中,将上述含铁、铝碎屑岩组划为中泥盆统。1973年108队在1:20万威宁幅区调报告中将其归属于中石炭统黄龙群。在1:50万贵州省地质图上亦无表示。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公布出来,在“黔中古陆”区扩大铝土矿资源的寻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 相似文献
57.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0—1991年在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采集和描述的四射珊瑚,经研究鉴定计有8属3新种和6未定种:Sinospongophyllum habaheens(sp. nov.), S. sp.,Orthophyllum sp.,Tryplasma Sp.,Cystophrentis achelenensis (sp. nov.), Siphonaphyllia habaheensis (sp. nov.),Clavilasma?sp.,Bifossularia?sp.,Amplexizaphrentis sp.等,它们分别归属于托克萨雷组、阿舍勒组和红山嘴组。 相似文献
58.
对若尔盖盆地进行实地考察,选取盆地西端黄河出口段典型的一级阶地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粒度和端元特征分析及OSL测年断代,对若尔盖盆地出口段的环境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阶地底部的河床相砂卵石与河漫滩沙层构成了二元结构沉积层,其中河漫滩沙层夹有5.0—4.2 ka B.P.期间堆积形成的浅洼地泥沼土透镜状层,表明该河段黄河一级阶地从5.0 ka B.P.开始形成。河漫滩上为高原强劲风力改造成的风沙层,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组,表明4.2—4.0 ka B.P.期间气候恶化,黄河源曾发生多期特大洪水事件。4.0—2.8 ka B.P.期间气候湿润,阶地面浅洼地有淤泥质沼泽形成。其后沙尘暴搬运堆积的粗粉沙覆盖阶地面,形成了风成黄土,其上部经生物风化成壤改造,发育成为具有团粒构造的现代亚高山草甸黑土土壤层。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