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孙毅  汪智 《四川地震》2005,(2):35-39
研究了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和块体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定点连续形变观测获得的长周期频段信息中的长期趋势变化除去仪器零漂等局部干扰外,基本上都和块体运动方向或者块体边界主干断裂活动方式相一致,表明在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中,也存在有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对其在预报上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沈宗丕  赵伦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129-131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高潮期(活跃期)和低潮期(相对平静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来看M≥7.7的巨震有90年的组合周期存在,因此可以作出未来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一般误差为1年.  相似文献   
23.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1991(1993)、1999和200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相似文献   
24.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2005,21(2):216-223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3/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5.
华南壳幔结构与动力学的宽频地震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华南各岩石圈块体壳幔结构和各向异性方面的差异是揭示华南深部构造演化的基础。本文利用布设于华南的两条宽频地震测线观测数据,采用多种地震学方法对华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接收函数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都较薄,地壳厚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厚,扬子克拉通的泊松比(波速比)低于华夏块体,表明扬子克拉通地壳较华夏块体更偏长英质。约北纬29°以北的扬子克拉通地幔转换带厚度明显增厚,可能是由地幔转换带底部停滞的冷的古太平洋板片或中生代克拉通碰撞残留造成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华南上地幔具有很强的横向差异性,上地幔中的强烈低速异常体可能对应了晚中生代发生广泛岩浆作用时的岩浆房和岩浆通道。台湾下方的上地幔存在南北横向差异明显的高速异常,分别对应台湾南部向东俯冲的欧亚板块及台湾北部向北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欧亚板块在台湾南部是连续的,而在台湾中北部,由于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俯冲的欧亚板块被折断。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表明两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浅表古老花岗中浅埋隧道常处于拉张应力状态而拱顶下沉,波及地表产生地面塌陷,影响工程稳定及人员安全。以集宁隧道为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围岩稳定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太古代集宁片麻状花岗岩风化壳分带、岩体结构控制和岩体质量分级方面研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花岗岩中-微风化特性、大部分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节理裂隙夹泥,变形破坏以多组节理切割下块体掉落和塌方为主要形式。在花岗岩古风化壳与上第三系泥岩交界处出现差异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浅埋隧道段塌方发展到地表形成4个长轴与隧道轴线一致的椭圆形塌陷坑。现场应力监测结果显示顶拱接触压力小于自重应力,侧压力更小,对顶拱稳定不利。为保证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在此区段采取针对块体稳定和塌方的加强支护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7.
28.
<正>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受到欧亚大陆挤压和印度次大陆碰撞发生隆升,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为复杂的高原地带。复杂的构造也让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成为我国中强地震的易发区,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29.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1年GPS观测数据以及"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青藏块体东北缘GPS网1999,2001,2003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GAM IT/GLOBK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密解算,获得了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相对于鼎新基准站以及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结合板块构造以及大地动力学理论,对青藏块体进行了块体的划分,分析了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1)GPS技术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是可行的;(2)1999-2001年期间,祁连-海原断裂带GPS运动位移与地质结果十分吻合;(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以50 mm/a的速度向北推进是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动力;(4)甘青块体西部子块体以北东向挤压运动为主;东部子块体主要表现为以海原断裂带为北边界的顺时针旋转为主;(5)鄂尔多斯块体存在逆时针旋转运动,其旋转速度在块体西南侧的六盘山断裂带一带最大,向北至块体西北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0.
针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及目前台网定位方法存在偏差的问题,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9年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经研究表明,双差定位之后地震分布更集中,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地震沿银川吉兰泰断陷带分布,北缘的地震沿河套断陷带分布,地震定位精度明显提高,这与块体周缘复杂的地质构造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