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白云岩研究的关键在于对白云石化作用的理解,而岩石结构作为白云石化作用分析的基础,不仅对白云岩的成因具有指示意义还深刻地影响着白云岩储层的质量。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碳、氧、锶同位素等测试手段,结合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术语,对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按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与其成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云岩结构与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保留原始结构的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属于同生或准同生阶段、与蒸发海水有关的拟晶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大量过饱和白云石化流体的通过有利于原始结构的保存;晶粒白云岩中,具有平直晶面结构的细晶、自形白云岩和细晶、半自形白云岩与浅埋藏成岩阶段的低温白云石化作用有关,云化流体以轻微蒸发的海源流体为主,浅埋藏晚期的过度白云石化作用导致晶体由平面-自形向平面-半自形转化;中-粗晶、他形白云岩是中或深埋藏成岩阶段的高温/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的结果,较高的形成温度导致晶体发生曲面化。  相似文献   
662.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油气勘探近年来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进一步深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认识对于加快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特征以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和成因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基质孔渗条件差,基质孔隙不能单独成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以及裂缝系统。储层经历的岩溶作用类型主要有(准)同生岩溶作用、风化岩溶作用以及埋藏热液岩溶作用等,各种岩溶作用的多期叠加改造使得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极为发育。通过对储层成因过程的研究分析,认为构造隆升为岩溶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控制了储层发育格局;多期岩溶作用是形成岩溶储层的关键因素;断裂及裂缝的发育促进了岩溶储层的形成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66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轮古东奥陶系断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断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不发育,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断裂及伴生裂缝有效地改造了碳酸盐岩储集层,断裂发育形成的裂缝及断裂破碎带控制和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在断裂附近碳酸盐岩孔洞更发育,断裂带附近2 km内易形成高渗透带,高角度裂缝对碳酸盐岩孔洞的形成更为有效。EW向和SN向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控制着平面上和垂向上气油比、天然气产能及相态的变化。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孔洞、洞穴、裂缝空间组合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及油气富集的非均质性,断裂带附近高角度裂缝及孔洞较发育,油气产能较高,在远离断裂部位油气的聚集效率低,持续活动的走滑断层附近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因此,轮古东奥陶系具有纵向上多层系含油气、平面上分区分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4.
东洞沟金矿隶属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为一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岩脉双重控矿的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定了Au-4异常,并进一步利用1∶1万土壤测量进行解剖,发现了东洞沟金异常区,部分土壤中金的峰值已达到矿体边界品位,经过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化体。综合研究表明,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硅化砂岩,并受到侵入的闪长岩脉制约,主矿体沿北西向延伸,基本与区域构造方向和圈定的Au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一致,所以东洞沟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65.
据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物性特征分析及测井资料,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可将储层分为四类,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为孔隙型储层,其次为溶蚀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再次为裂缝型储层。纵向上,以马家沟组五1、五2、五4、五5亚段为储层发育段。预测了有利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666.
通过岩心、薄片等资料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卡塔克1区块—顺西区块奥陶系储层中的沥青主要分布于孔隙(粒内、粒间、晶间、晶内)和裂隙中,其次分布于缝合线中。根据沥青的荧光颜色,可将其分为油质沥青、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和碳质沥青等四种类型,其中油质沥青和碳质沥青分布最为普遍。储层沥青的形成期次可大致区分出早期不发荧光和晚期发荧光两期,两期之间的切割或包裹关系较为明显。沥青反射率高的碳质沥青可能是早期沥青历经长期热演化或遭受热事件的产物,沥青反射率低的发荧光沥青可能是晚期油气充注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667.
川北旺苍地区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良彪  余瑜  黄棋棽  石和 《岩石学报》2017,33(4):1272-1284
四川盆地北部奥陶系出露良好,地层较全。研究中选取旺苍地区的两条剖面,采集12件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将奥陶系沉积相划分为滨岸、陆棚、局限台地、台缘浅滩及台缘斜坡5种沉积相类型。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富集规律以及环境分析来看,随着水体加深和与陆地距离的增加,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Sr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且Sr/Ca增加,Ni增多,Mn富集,ΣREE也有增加的趋势,表明旺苍地区奥陶系自下而上水体总体加深,在西梁寺组沉积期达到极值,随后有变浅的趋势;Na/Ca比值反映从局限台地到台缘斜坡的盐度降低;Fe~(2+)/Fe~(3+)和V/(V+Ni)共同指示了赵家坝组至牯牛潭组沉积期为缺氧的还原环境,而宝塔组沉积时为相对富氧的环境,说明该时期海平面可能有一次相对下降的过程,也可能与此时水体富氧有关。  相似文献   
66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6口井烃源岩岩芯样品饱和烃的GC /MS分析,系统论述了烃源岩中支链烷烃的鉴定方法和依据,检测到碳数分布范围为C15~C21的中等链长的支链烷烃,主要包括2-甲基(异构)、3-甲基(反异构)、高位取代单甲基支链烷烃、双甲基支链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其中异构烷烃和反异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广且短、中、长链都有分布。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他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等链长的单甲基支链烷烃来源于一些特殊细菌和藻类,其中蓝细菌为最可能直接输入母质;其次一些异养细菌对原始沉积物的改造也是中等链长支链烷烃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长链的2-甲基异构和3-甲基反异构烷烃可能与热催化重排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9.
为论证T67界面性质并探索碳酸盐岩层系不整合的识别方法,文章综合利用柯坪—巴楚地区露头和塔河地区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幕不整合面T67。在露头上, T67界面表现为岩相转换面,但在不同剖面的暴露强度存在差异。在地化数据上, T67不整合面之下碳酸盐岩地层碳氧同位素值出现明显偏负;Sc,Co,Ni,Ba,U,Sr等微量元素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而Li和V在T67界面之下富集。在自然伽马测井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上, T67不整合面之下的鹰山组下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较界面之上的鹰山组上段齿化剧烈,经过滤波处理的Th/U曲线在T67界面处呈现出明显的低值。在地震剖面上,难以从地震同相轴反射终止现象中识别出T67界面,但“串珠”状反射沿T67不整合面发育,这些串珠状反射被解释为与喀斯特作用相关的岩溶洞穴。T67界面属于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的短暂暴露面(<1,Ma),其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和古地貌,在塔河不同区域的暴露、剥蚀强度不同,强暴露区主要位于中东部,弱暴露区域主要位于西北部。T67不整合面对塔河地区鹰山组内幕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为层间岩溶的发育提供条件,亦可与断裂构成连通体系为大气淡水提供通道,从而对塔河地区深部碳酸盐岩储集层起到积极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70.
于洋  陈智斌  周文孝  薄海军 《地质通报》2017,36(10):1814-1822
铜山组作为内蒙古北疆兴安地层区早古生代的沉积记录,其沉积环境、成岩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研究是认识兴蒙造山系早期构造演化的理想窗口。对出露于内蒙古东乌旗瓦窑地区的奥陶纪铜山组进行沉积序列、沉积相及沉积物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铜山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首次获得铜山组中夹层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58.5±2.6Ma,显示其沉积时代为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早期。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铜山组物源区主要具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其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浊积扇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