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5篇
  免费   2323篇
  国内免费   3151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564篇
地球物理   1863篇
地质学   10207篇
海洋学   671篇
天文学   1361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68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49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球粒陨石金属相的 Ir、Os、Co等亲铁元素的浓度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其浓度以及铁纹石 Co含量和橄榄石 Fa值均反映了球粒陨石的氧化 -还原程度具有连续变化的特征。根据铁纹石 Co含量、橄榄石 Fa值、低 Ca辉石 Fs值、金属相的 Ir、Os、Co浓度以及其他球粒陨石分类参数 ,可能存在介于 E与 H、H与 L、L与 L L以及 L L与 C之间的球粒陨石过渡型 ,即E/H、H/L、L/L L和 LL/C化学群 ,从而将原有的 9个球粒陨石化学群增加到 1 3个。球粒陨石氧化 -还原程度的变化特征以及球粒陨石过渡型的发现都表明早期太阳星云的化学分馏作用具有连续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旬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人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们生矿物和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溶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重点探井的岩心观测、重矿物分析、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冷湖构造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和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认为,冷湖构造带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附近.古近系路乐河组(E1+2)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仅在靠近山前发育少量冲积扇沉积;至下干柴沟组(E3)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古近纪时期冷湖构造带表现为一次较大规模的水进过程,纵向沉积继承性明显,很好地记录了这一沉积演化过程.这一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有利于粗碎屑和细碎屑交互沉积,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为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乌什—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的小壳化石丰富,已描述了近50属90种,包括1个新属,15个新种。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单板类、腹足类、骨针类及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还有节肢动物门的高肌虫类。按小壳化石在地层纵向出现的次序及其代表性,可将玉尔吐斯组小壳动物群的比石划分为3个带,即1.Anabarites trisulcatus带;2.Cambroclavus-Aurisella带;3.Adyshevitheca-Xinjiangella带。其中1带可与梅树村阶I.Anabarites-Protohertzina带对比;2—3带大致可与梅树村阶Ⅱ.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带—Ⅲ.Sinosachites-Lapworthella带对比。因Aanbarites trisulcatus的发现,证实玉尔吐斯组的下界可与梅树阶的底界对比;玉尔吐斯组顶部发现的高肌虫有别于筇竹寺阶的高肌虫。前者与大量梅树村期小壳动物共生,可以认为梅树村期已经出现高肌虫的先遣分子。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北山地区区域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新疆北山地区区域重、磁场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北山裂谷内发育的白地洼、磁海重力高异常特征和基性、超基性岩体群重、磁场特征。指出坡北、笔架山岩带处于EW、NEE、NNW三组断裂所控制的三角形重力高的梯度带和负磁异常带上。提出通过这一特点,可以在北山地区寻找新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群和拔矿靶区圈定。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