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5篇
  免费   2319篇
  国内免费   3140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564篇
地球物理   1846篇
地质学   10163篇
海洋学   667篇
天文学   1361篇
综合类   772篇
自然地理   67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49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962.
本文首次对黑河市太阳辐射能、太阳高度角变化进行特征分析,总结了以有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963.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964.
用考古学方法讨论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恒悦  黄亦斌 《地震》1994,(4):73-77
考古学方法为解决地质时期第四纪,尤其全新世的年代问题提供了方便,在地质,地貌等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用较多的考古材料讨论了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65.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和甫  梁慧社 《地球科学》1994,19(6):727-741
天山造山带呈W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孤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  相似文献   
966.
海洋可以被分成若干特征各异的、运动着的海水团,各种海洋现象就源于海水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分隔不同海水团的前锋面上的混合作用是促使成矿组分发生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在海水团前锋混合带上,成矿组分在沉积物中产生同生富集,结果生成沉积矿床或矿源层。这是一种在时间上广泛发生但又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崭新机制。  相似文献   
967.
968.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69.
三道溜河地区太古宙岩浆-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道溜河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北东缘,北西起自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南东至四道砬子河,太古宇出露广泛。笔者在此进行1:5万区调时,共发现了六次岩浆-构造事件,由老至新依次为:787角闪辉石岩、岭东片麻岩、大朝阳沟斜长角闪岩、三道溜河TTG岩组、唐胡店沟二长花岗岩、五道砬子河变辉长辉绿岩(发生在元古宙早期,在时空上与太古宇关系密切)。上述事件,表现为基性岩类与酸性岩类交替出现。基性岩事件依次为超基性岩-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稀土元素总量由高至低,微量元素Ba、Mn、Zr递增,Pb、Zn递减。酸性岩事件依次为中酸性岩-酸性岩-偏碱性酸性岩,稀土元素的La/Lu、ΣCe/ΣY由低到高,总量变化不大,微量元素Co、Cr、Ni、Cu递减。本区的构造运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辅相成,古穹窿构造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Au、Ag、Cu等矿产的展布。  相似文献   
970.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