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构造应力场是地质学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它是记录岩石层动力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阐述现今岩石层应力状态的起因时,我们利用有关地球岩石层的有限元模型来计算地幔流动、地壳非均匀性、地形等诱发的应力,并且将其与板内应力的观测结果(如世界应力图)进行比较。我们探索了岩石层非均匀性的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地震和其他观测约束的模型(Crust2.0);另一模型假定地球处于均衡补偿状态。我们在对地幔牵引力的计算中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地幔密度非均匀性模型:一种是基于过去180Ma的板块消减历史的模型,这一模型在精确重现现今大地水准面和新生代板块速度方面证明是成功的;另一种是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推断出的模型。我们考察了不同的地幔粘性结构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由软弱板块边界表现出的横向粘性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尽管在一些地区预测值和观测值的一致性较差,但我们仍发现,将地幔和岩石层应力源都包含在内的综合模型计算结果与应力场观测值符合程度是最好的(约有60%的方差减小量)。只引入地幔牵引力所得到的应力场显示出更大程度上的长波结构,比在应力观测中所看到长波成分更明显,在某些径向地幔牵引力明显较强的地区(如东南亚和西太平洋),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的一致性非常好。单由岩石层非均匀性所产生的应力场强烈依赖于我们所假定的地壳模型:尽管根据地球均衡补偿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观测值出入很大,但基于Crust2.0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一致性却很好,与只含地幔牵引力模型的结果拟合程度差不多,并且在某些地形因素影响很大的地方(如安第斯山脉,东非)拟合得也非常好。对此有一个可能的解释,那就是应力场受地幔粘性横向变化的影响显著。该横向变化使得岩石层和地幔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解耦现象,这就使得地幔特征在某些地方占优势,而地壳特征在另外一些地方占优势。均衡补偿地壳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差以及两种地壳模型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别,这两者说明了研究地形动态变化的重要性,并且地壳结构和流变性也确实存在着不确定性。另外,我们也考虑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从浅层地壳获得的应力观测值也许不能反映整个板块的应力状态;由于岩石层流变性横向和径向的变化,板块上部的应力至少可能部分地与大尺度板块驱动力解耦。  相似文献   
172.
青藏高原东缘处于不均衡状态,自西而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弱负均衡重力异常区、龙门山正均衡重力异常区和四川盆地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表明该区的不均衡状态并未导致Airy均衡运动的产生,即龙门山没有均衡下降,而处于不断的隆升状态,显示该地区反均衡运动的构造抬升是导致龙门山隆升的主因。本次采用似三度体重力异常计算方法对该区的正均衡重力异常进行模拟和反演,研究了大尺度地貌分异与均衡重力异常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龙门山的下地壳顶面抬升了11.2~12.6km,造成了龙门山的正均衡异常,揭示了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龙门山的表面隆升是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3.
对VOD集群中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换遗传算法LTGA的负载均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LTGA算法优于普通GA和WLCA算法。  相似文献   
174.
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均衡理论,建立描述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应用有限元法拟合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验证,说明有限元法可实现对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精确逼近,是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5.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云平  王玲 《水文》1998,(4):35-37,34
根据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1984 ̄1993年观测的蒸发资料,对其蒸发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蒸发变化规律和各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水面蒸发模型。此项研究为正确计算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的水面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6.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怒江上修建大坝是否可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使得怒江大坝工程的上马被迫搁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分析在怒江大坝建设的论证过程中,中央政府、环保人士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且可以证明在没有环境保护法律的保障下,环保评价的弊端。通过对各方博弈的分析,说明了政府在进行怒江大坝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高瞻远瞩,以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兼顾当地人民的利益,并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法律。  相似文献   
177.
以1∶50万比例尺,实测了新疆阿尔干-青海老茫崖重力剖面。研究了该剖面及其邻区为主的青藏高原西北边缘重力场特征;划分了3个地质构造单元及8条较大断裂;计算并分析了Airy重力均衡异常及莫霍界面深度。  相似文献   
178.
本文提出了地壳的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的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的三种形式的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的真正的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的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的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的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的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9.
汪汉胜  许厚泽 《测绘学报》1997,26(2):148-154
本文基于Kuhle关于青藏更新世晚期存在统一大冰盖的假说,构制冰负荷史模型,利用Peltier(1974,1976)粘弹地球表面负荷形变理论,计算出冰盖负荷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并将其作为该区冰种均衡效应的最大估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冰盖负荷的均衡作用对高原隆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均衡异常与喜马拉雅隆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重力测量资料,分析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异常和板块水平挤压的重力效应。结果表明:沿喜马拉雅山脊存在一条正的均衡异常带;板块水平挤压的均衡效就不明显。基于热异常地幔的观点,讨论了异常的场源,并估算了喜马拉雅的相对上升高度和速度,提出:场源深度在莫氏面以下:推测该场源为一高浊异常地幔体,其形状似一水平圆柱;相对上升高度为2.5km,上升速度为5.2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