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709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794篇
地质学   1460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132篇
自然地理   7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27年   3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据肯尼亚《星期日民族报》报道,肯尼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制订了新的石油和天然气法草案,以改善政府部门在能源勘探活动中的协调职能,增加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2.
太湖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历史的重建:以Pb、Cd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通过对4个代表太湖不同沉积环境的湖底沉积剖面的137Cs和210Pb沉积定年,重建太湖湖底沉积物和太湖来水流域土壤Cd、Pb的污染历史。结果显示:1980年以前,太湖底积物中Cd、Pb含量与流域内的自然背景含量相当,1980年以后,湖底沉积物中的Cd、Pb含量显著增高,这与我国大规模工业化进程的起始时间基本一致,推测工业化进程是湖底沉积物中Cd、Pb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900年以来太湖湖底沉积物中累积含有Cd和Pb分别为146t和25980t,其中苕溪来水提供的Cd和Pb分别为40t、6777t,宜溧河来水提供的Cd、Pb分别为36t、6023t,其他来水(洮、滆、运河)提供的Cd、Pb分别为71t、13179t,其他来水是太湖Cd、Pd累积的主要输入途径。Cd、Pb累积的高峰期为20世纪80—90年代,1980年以来,运河来水Cd、Pb的输出通量为28.26t、3419t;苕溪流域Cd、Pb的输出总量分别为13.70t、1585t,其中人为源的Cd、Pb为8.90t、610t,人为源输出的Cd、Pb通量占总输出量的64.96%和38.47%;宜溧河流域Cd、Pb的输出总量分别为10.09t、1063t,人为源的Cd、Pb分别6.96t和500t,人为源输出的Cd、Pb通量占总输出量的68.68%和47.08%,表明太湖流域人类活动所导致的Cd已超过自然剥蚀过程,因此削减工业化进程中的Cd、Pb排放总量,控制太湖运河来水的输出通量是改善太湖底积物Cd、Pb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3.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54.
嘉陵江曲流地貌景观在世界曲流地貌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系统的阐述了嘉陵江曲流的演化、形成,并进行了与国际河谷曲流的对比研究,提出建立国家级曲流地质公园的意见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5.
《山东地质》2008,(7):134-134
马陵山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境内,呈北东15°,走向绵亘48km,有大小山头164座,因状如奔马而得名。马陵山以其特有的清雅灵秀之姿、丰富的地质遗迹和诸多名胜古迹而驰名中外。古人赞其曰“山色霭霭,世外洞天;清流潺潺,人间胜地。”  相似文献   
56.
57.
张永强 《河南地质》2008,(10):F0003-F0003
群山含笑迎嘉宾,礼炮齐鸣庆盛典。9月21日上午,伴随着阵阵喜庆的器乐声和鞭炮声,汝州市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风景秀丽的汝州怪坡景区隆重举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张昌全、地质环境处处长张荣军,汝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全胜,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广等领导出席揭碑开园仪式,并为地质公园开园剪彩。  相似文献   
58.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在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发改委、测绘、国土、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国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现状、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一、前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需要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支撑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当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作指导,造成同一城市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所使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异,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因此,作为其搭载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必须统一。  相似文献   
60.
太湖秋季光学活性物质空间分布及其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秋季在太湖进行的一次大范围水体吸收系数、散射系数、辐照度比等生物光学特性及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秋季太湖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生物光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内陆浅水湖泊非色素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半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