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603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6,自引:21,他引:46  
综述了蓝藻水华预防、预测预警的重要意义及其理论与技术体系.基于作者所提出的将蓝藻水华形成分为休眠、复苏、生长和上浮聚集形成水华的"四阶段理论",以及太湖蓝藻越冬、春季复苏和水华形成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理念.综述了国内外蓝藻水华形成与预测研究进展,阐述了蓝藻水华形成关键过程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阈值:确定了水华蓝藻越冬的空间分布与生命特征,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原位观测与捕捉,得到了蓝藻春季复苏的室内和野外温度阈值分别为14℃和9℃,发现了蓝藻复苏量与有效生理积温呈正相关的基本规律;初步揭示了水华蓝藻生长竞争优势形成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机理以及光利用策略,利用细胞分裂频率法测定了夏季太湖水华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2-0.4;确定了在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水华蓝藻在水体中垂直分布和在不同湖区之间输移的基本格局,发现藻类在水体中各层间百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着风浪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证明了蓝藻水华形成是在适当水文气象要素驱动下,已经成为优势种群的水华蓝藻在湖体中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建立了太湖蓝藻水华预测模型和工作流程,在2007年和2008年在太湖实施了未来3d的蓝藻水华预测预警,预测分析了2008年全年太湖蓝藻水华情势.对预测结果的回顾性评估与分析表明,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结果和预测工作流程可以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概率、发生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达到60%-80%.此外,还提出了未来蓝藻水华预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钱塘江海塘,担负着保护杭嘉湖平原及肖绍平原免受洪、潮灾害的重大使命,近年钱塘江海塘险情迭出。建造能抗御百年一遇洪、潮灾害和12级台风的水上长城——钱塘江标准海塘已经是刻不容缓,追在眉睫。而修建标准海塘的研究、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都离不开钱塘江海塘带状地形图,并且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成图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北京市平原地区应对首都功能承接与本地城镇化的双重任务,该文以2016、2020年为研究起止点,利用空间分析、香农均度指数、脱钩理论等方法,系统分析“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平原地区对首都功能的承接成效,发掘平原地区实际承接过程与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结合平原地区用地发展趋势,针对新发展阶段的平原地区空间发展提出了优化建议。从首都功能承接角度来看,平原新城要持续加强综合承接能力,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人地均衡发展角度来看,平原新城应分类施策,差异引导空间优化,强化人地关系动态平衡;平原山区应以生态优先,确保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增,稳步提升综合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994.
反硝化作用是将氮素从湖泊中彻底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沉水植物生长盛期(7月),以太湖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区域东部湖湾作为采样区域,研究了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并利用乙炔抑制法测定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分析了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其潜在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单位体表面积附着生物的生物量(AFDM)在0.037~0.789 mg/m2之间,均值为(0.389±0.261) mg/m2,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最大值出现在贡湖湾G1采样点((0.794±0.007) mg/m2),最小值出现在胥口湾X1采样点((0.041±0.005) mg/m2)。太湖沉水植物单位体表面积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在3.09~58.80 μmol/(m2·h)之间,均值为(24.75±5.96)μmol/(m2·h)。太湖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贡湖湾G1采样点((58.80±20.20) μmol/(m2·h)),最小值出现在胥口湾X1采样点((3.09±1.79) μmol/(m2·h))。相同条件下,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潜在反硝化速率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上的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及潜在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与水体氮磷浓度相关。沉水植物附着生物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与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水体溶解有机碳及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3种因子可以解释81.2%的沉水植物附着生物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浅水湖泊脱氮过程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介绍在特定环境下,采用GPS技术建立平原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生物标志化合物对东、西太湖不同湖泊类型的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对东、西太湖沉积物中饱和烃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形式,主峰碳位置、L/H等指标对比,对照西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蓝藻和东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的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指标C/N的分析结果,对东、西太湖湖泊类型进行判识-西太湖为藻型湖泊,东太湖为草型湖泊。  相似文献   
997.
孟秋  王子韬  张怀 《地质学报》2024,98(7):2101-2109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 5. 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打破了山东省近40年未发生M≥5. 0地震的平静期。平原地震震中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其引起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与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研究震中孕震环境及其邻区同震形变应力场,利用假定破裂模型模拟地震同震位错,根据库仑应力变化理论探究周围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主要形变集中于发震断层10 km范围内,震中位置库仑应力下降超过500 kPa,未来短期内强震发生概率不大。平原地震对附近地震活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能促进了北部走滑型中小震活动,抑制了西侧正断型地震的发生。对于华北平原及邻近断层地震活动性变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地震数据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98.
999.
鲁西北平原沙质土地退化防治与高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业 《地理学报》2000,55(2):219-227
鲁西北平原沙区改造的实践,说明土地利用对沙质土风沙化的影响及对土地利用持续性的作用提出了提高沙区开发效益和实现沙区土地持续利用的途径。指出沙区开发复垦中采用混农林系统对防治沙质土地退化和提高沙质土利用效益具有明显作用。同时还提出一些提高混农林系统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3年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河水及雨水的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利用浅层地下水3H浓度计算出不同流域的地下水平均年龄,同时利用14C数据计算出承压水的14C年龄及其区域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