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早前寒武纪的全球性克拉通化是地球早期演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华北的克拉通化基本完成于新太古代末,以全区范围的花岗岩席和基性岩墙的侵入为特征。其微陆块间接合带是2.6~2.7Ga的绿岩带或花岗岩带,具有弧-陆、弧-弧和陆-陆拼合的特点(Zhaiet al.,2005)。1根据鲍格丹诺夫(1966)和诺日金(1985)的定义(转引自赵宗溥等,1993),“克拉通化”是指大部分地台的基底内部的最终形成期,即地台体制的最终形成期。后来一些作者把克拉通化解释为导致硅铝化地壳均一化、固结和加厚的过程,是一种把不成熟地壳变为成熟地壳的过程。两个识别标志:(1)形成…  相似文献   
42.
恒山地区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及"五台群"绿岩地层的解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填图及剖面研究揭示了恒山中南部"绿岩带"实为变基性岩墙群强烈剪切、构造置换的产物, 它们明显侵入于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内及高压麻粒岩区. 恒山高压麻粒岩区产状平缓, 向南逐渐被产状陡立变基性岩墙群侵位. 变基性岩墙的侵位明显晚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并经历后期走滑剪切变形. 锆石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 恒山中南部的变基性岩墙侵位于(2499 ± 4)~(2512 ± 3) Ma之间, 并经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恒山南部-五台山区新太古代末期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 进一步证实这一时期华北中北部经历伸展构造热事件, 提供了划分太古宙/元古宙界限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标志, 及华北与其他大陆早期构造演化对比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43.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44.
45.
柴达木盆地北缘麻粒岩的发现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首次从古元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发现太古宙麻粒岩,并取得3450Ma 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该麻粒岩以包体地元古代变质出于元古代变质侵入体中,原岩为拉斑玄武质岩石,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经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6.
47.
周永胜  林强 《吉林地质》1997,16(1):33-41
根据岩石组合,分布,接触,包裹关系以及结构和构造,吉林省桦甸地区太古宙花岗质林岩为角闪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和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角闪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为变形前侵入体,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为同变形侵入体,两类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是晚太古宙近东西向构造变形相伴生的岩浆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48.
熊耳山地区太古宙超镁铁质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带性和多方向性特征 ,岩石以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为主 ,蚀变强烈。岩石贫钙、镁 ,低铝、K2 O Na2 O,稀土总量较高 ,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部分超镁铁质岩体为岩浆侵入成因  相似文献   
49.
50.
北京平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地质剖面。1867年庞培莱将北京西山分为3大系,1871年李希霍芬提出震旦系、划分12层。1922年葛利普将震旦系限定在前寒武系,1923年田奇镌将南口剖面划分为7个岩组,1934年高振西将震旦系3分(南口群、蓟县群、青白口群)。1976年乔秀夫3分青白口群(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1980年汪长庆等将十三陵剖面分为4系12组,1991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将十三陵剖面分为3系12组。本文初步建立平原区地层表,详细描述太古宙结晶基底和元古宙地层剖面,在京南大兴区的榆垡(兴热-1井)和安定(兴热-2井)发现太古宙片麻岩,在京热-70井、京热-59井、京热-71井和京热-75井编录蓟县纪地层,利用亦庄小学钻孔厘定待建系下马岭组、青白口纪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