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赋存与储集的基本因素之一.为研究高演化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的孔隙结构和评价页岩气储集能力,主要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低温N2和CO2气体吸附实验方法,对沁水盆地阳泉区块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微观特征与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太原组煤系页岩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  相似文献   
92.
地质统计学方法和分形地质统计学方法因具有定量分辨区域化变量空间结构的能力,其应用范围已由单纯的地质领域扩展到土壤和环境学领域[1-7].  相似文献   
93.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底,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站试点站评估和新站遴选工作。2007年4月,批准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试点站和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个新建野外站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中“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批准的新建野外站之一,其依托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山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94.
2011年8月1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清晨5时,天蒙蒙亮,绿树青翠,山谷幽静。虽是炎夏,但雨后山坡上仍有丝丝凉意。青山绿树之间,耀眼的白色"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像全副武装的士兵,矗立在发射塔架上,蓄势待发。里面,静静地躺着海洋人飞天梦想的新寄托——"海洋二号"卫星。此前几天,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一直笼罩着厚厚的云层,不时还飘落雨水。  相似文献   
95.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沉积学报》2015,33(6):1126-1139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城一带露头剖面遗迹化石的详细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其生态类型包括进食迹10种、觅食迹和居住迹各2种。基于各灰岩层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大小、潜穴充填物的成分及颜色、宿主岩的岩性等特征,建立了4种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分布模式:类型A:大型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出现于海湾(潟湖)及潮坪沉积环境;类型B:大型Zoophycos-Planolites遗迹组构,发育在海平面至正常天气浪基面附近区域的浅海上部沉积环境或水体浅且较平静的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环境;类型C:中型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构,主要产生在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风暴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类型D:小型Zoophycos-Chondrites遗迹组构,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之下、水体较深且贫氧的浅海下部沉积环境。这一成果可以为精细研究本区太原组的沉积环境变迁史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也可为煤与煤层气的生成环境提供生物学记录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刁雨薇 《地下水》2015,(1):188-190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统太原组的沉降差异特征,统计出盆地内各井太原组在晚二叠纪、晚三叠纪、早侏罗纪、中侏罗纪、早白垩纪以及现今的上覆岩层厚度,编绘出太原组在该沉积期沉降差异图。根据所绘的沉降差异图,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在二叠系至中侏罗系盆地沉降特征相似,其大体是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沉积深度不断增加,而至白垩纪沉积时,盆地沉降中心略向西偏移,盆地中部较低,向四周逐渐升高,而盆地北部较东部高。而已发现气藏的位置与太原组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基于历史地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多源空间数据提取1911年以来太原城区边界和城市范围,建立了现代"3S"技术与历史资料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城市扩张的时空变换过程,从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及驱动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太原城区土地利用扩张过程。研究表明:1949年之前城区面积以极低的速率增加;1949-1982年,太原城区呈现缓慢波动增长趋势;1982-2011年城市用地急速扩张;太原城区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2011年的城区面积分别为1911年和1949年的36.21倍和13.50倍,2011年的城区人口分别为1911年和1949年的36.83倍和18.09倍,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巨大的过程,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城区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太原城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理性扩展城市空间,以集约和节约用地的理念指导城市发展,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98.
采用欧空局提供的两景ENVISAT A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 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太原地区2003年8月—2004年11月的地面垂直形变场,结果显示与水准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表明,相比水准测量,D-InSAR技术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提取区域、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99.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1,85(4):533-54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  相似文献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在绥德地区发育一套潜在的烃源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为0.75%~5.71%(平均2.75%); 镜质体反射率(Ro)为1.43%~2.12%(平均1.80%),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泥页岩的吸附特征,选取了研究区SSD1井10个泥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等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盆地东部太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SSD1井太原组10个泥页岩样品的兰氏体积为1.11~2.41 m3/t,随着压力的增加,吸附能力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压力后达到饱和; 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总有机碳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有正相关关系; 页岩比表面积与兰氏体积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样品孔隙大小及形态对气体的扩散和吸附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评价认为,总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太原组泥页岩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为盆地东部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