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2013年(第三届)国际炼焦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于3月27日在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和中国煤炭资源网主办,中国煤炭资源网承办,大连商品交易所与冠通期货协办,并得到了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和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2.
一、绪论(一)工区概述工作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114°00′,北纬36°00′-38000′,行政划分属于太原市、阳泉市、离石市、晋中市、临汾市、长治市、晋城市管辖。东部为太行山脉、中部为太岳山、西部为吕梁山脉,山脉走向总体呈近南北向,最高海拔2831米,最低海拔400余米,地面侵蚀切割强烈,相对高差2400米左右。在两山脉中部为太原盆地、临汾盆地、长治盆地,盆地面积约为总面积的30%,丘陵、山区约占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113.
张保见 《地理学报》2014,69(12):1897-1897
正据侯甬坚先生的追溯,流域学或流域科学的研究实践和提法,地理学界当是走在前边的。然将其引入史学研究,与历史地理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正式提出"历史流域学"概念的当是王尚义先生。在扎实的长期历史流域学学术研究基础之上,2009年至2010年,以王尚义教授为首的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几位学者,连续在《光明日  相似文献   
114.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煤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以宁武盆地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资料、TOC、XRD、扫描电镜、压汞及低温液氮测试,划分泥页岩发育层段,分析煤系页岩TOC、矿物成分、孔隙度、孔容、比表面积参数宏观非均质性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探讨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平均厚度分别为32.77m和67.68m,可划分为5个层段和4种暗色泥页岩类型,黑色页岩具有TOC、孔隙度、水敏性中等,脆性高特点,是最利于开发的优质储层段;微孔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影响,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时,微孔与TOC呈现正相关;煤系泥页岩宏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和构造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受成岩演化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优选煤系页岩气优质储层段和压裂工艺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地应力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参数,为了分析太原西山区块煤储层地应力条件,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力压裂法测量地应力,统计了太原西山区块35口井煤储层地应力资料,获取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深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了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2号煤层破裂压力梯度、闭合压力梯度和煤储层压力梯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77 MPa/hm、2.82 MPa/hm和0.6 MPa/hm;2号煤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和垂直主应力梯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82 MPa/hm、3.24 MPa/hm和2.7 MPa/hm。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加呈线性规律增高。根据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将研究区划分为低应力区、中应力区、高应力区3个区。   相似文献   
116.
在对淮南煤田太原组前期油气勘查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实物发现(油气显示层位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提出了针对山西组下伏地层的井下钻孔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并综合掌握实物发现地矿井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推覆构造带下盘系统(原地系统)太原组含煤岩系油气资源调查的地面探井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井下钻孔+地面探井"相结合的淮南煤田太原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17.
南峪勘探区构造陷落柱较为发育,平均8.2个/km2,其分布格局是矿区中部密集,北西及南东部稀少.向斜轴部、两翼靠近轴部地带以及收缩端浅部的断层破碎带是陷落柱的发育地段.地表平面形态大多为圆形、椭圆形,直径50~330 m,充填物为围岩及上覆岩层.构造陷落柱是造成勘探区煤层破坏的主要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18.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地区是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布地之一,本文对太原西山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的4块东方型鳞木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三种鳞木属叶座化石,即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Lepidodendron cervicisum和Lepidodendron cf.aolungpylukense。根据鳞木属的大化石记录和相似属的研究成果,推测该属可能在晚泥盆世晚期起源于华南板块,跨洋流到达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后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北到达欧洲西部并扩散至美洲北部,另一支从土耳其一带向北扩散至西伯利亚,最终散布到东欧、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多种因素对太原井水位动态影响的程度与大小,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不仅与降雨量增多、晋祠泉域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关系密切,而且与太原盆地应力场大小与方向改变也有一定关系,是非构造因素与构造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山西沁水盆地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含有重要的可采煤层和煤层气资源,并在该盆地东南部陵川县附城镇一带出露良好露头。基于对太原组露头剖面和部分钻孔资料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1)太原组灰岩形成于正常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湾(局限台地)2种沉积环境,其中,L1灰岩顶部、L2灰岩中下部、L4灰岩上部、L5灰岩顶部、L7灰岩顶部和L8灰岩形成于局限海湾环境,其他灰岩层均形成于正常浅海环境;(2)根据太原组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岩性段,各段中的碎屑岩及所含煤层形成于障壁岛(砂岛)、潟湖和潮坪环境中;(3)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的分析,识别出11种沉积序列类型,提出了太原组煤系发育的岛湖潮坪、局限海湾(潟湖)潮坪和滨岸潮坪等3种聚煤环境模式。该成果可为沁水盆地东南部太原组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