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981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的关系, 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 并分析研究了1681—2011故年间全球M≥7.0大震的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由此发现全球大震在太阳活动周4个阶段的分布和活动度, 随震级的强度而异.提出地壳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模式, 用于解释此现象: 通过考察最近331 a, 得出全球共发生了10个M≥9.0超级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是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没有发生过超级巨震.该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全球大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子,是反映古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重建火活动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火活动的机制,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十分缺少对中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火活动记录的研究。炭屑已被证明是重建火活动历史的有效替代性指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中中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炭屑记录,重建了研究区天然火活动历史,结合现有资料,探讨了火-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区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5.30~13.60 Ma时期,炭屑总浓度变化范围为59~4324粒·g-1,平均浓度为835粒·g-1。炭屑形状以次圆形为主,且几乎所有的炭屑粒径都小于50 μm,反映出研究区天然火活动是以乔木植物燃烧的森林火活动为主,主要是区域性火活动。根据炭屑总浓度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天然火活动历史分为2个主要阶段。阶段Ⅰ(15.30~14.00 Ma):炭屑总浓度逐步增加,平均浓度为866粒·g-1。其中,阶段Ⅰ又可以细分为3个次要阶段,Ⅰa(15.30~14.38 Ma):炭屑总浓度最低,平均浓度为693粒·g-1;Ⅰb(14.38~14.20 Ma):炭屑总浓度快速减少,平均浓度为1140粒·g-1;Ⅰc(14.20~14.00 Ma):炭屑总浓度急剧增加,平均浓度为988粒·g-1。阶段Ⅱ(14.00~13.60 Ma):炭屑总浓度急剧减少,平均浓度为777粒·g-1。(2) 孢粉数据重建的研究区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5.30~14.38 Ma时期为开阔的森林植被,湿度较低;14.38~14.00 Ma时期乔木增加,湿度增加;14.00~13.60 Ma时期乔木属种显著减少,湿度降低。(3) 经过对比分析,炭屑总浓度变化趋势与乔木类花粉百分比趋势相近,次圆形炭屑浓度趋势与阔叶类植物花粉的百分比趋势显著正相关,认为武山盆地中中新世的天然火活动与森林植被的盖度(尤其是阔叶林的盖度)有较强联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时期,炭屑浓度高。此外,通过对比炭屑总浓度趋势和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可以推测,全球温度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研究区植被变化来对天然火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3.
世界各国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世界各国对草地资源的管理有着不同的体制与策略.本文梳理了各大洲主要国家的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分析了草地资源管理历史进程与趋势,总结了各国草地资源管理的优势和可资借鉴之处.结合我国草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要在国家层面重视草地资源的管理,建立专门行政部门管理全国60忆亩草地,建立健全现有的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同时建立草原质量的监测数据网络,并加强对草地利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4.
195.
本文通过对马林诺夫矿床为标准物进行的航空γ能谱测量,以及库伦达盆地、秋雷姆-叶尼寒盆地航空γ能谱资料的解译证实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再分布区的控矿作用;指出了地台条件下,运用水文地质资料,可发现水成铀矿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特征;进一步说明了航空γ能谱研究和水文地质研究之间的互补生。文章最终确定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再分布区是水成铀矿化的普查标志,1:200000为最佳的研究比例尺。  相似文献   
196.
《海洋世界》2008,(7):7-7
最近,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可可衍生物能够减缓人类肿瘤细胞的生长.加快摧毁肿瘤细胞的速度。这种化合物与可可豆中的一种天然物质有相似的结构,而它发挥作用的有效浓度与人的日常摄入量差不多。这一研究的带头人说:“我们都听说过吃巧克力对身体有好处,此研究正好提供了一项证据。”研究者表示,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十分有说服力,相关动物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7.
天然源面波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天然地球震动提取面波等信息,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本文在城市规划区中引入天然源面波探测工作,通过剖面解释、提取等效剪切波速度及卓越周期两类场地评价参数、三维可视化绘图等技术工作,查明了规划区内地层分布特征,认为规划区内未发育隐伏断裂,场地条件良好。本次成果对类似地区的场地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尚德磊  陈进帆  褚鹏 《岩土力学》2023,(S1):319-331
工程开挖扰动、卸荷和水力破岩产生的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在岩石工程中十分普遍,建立适用于工程裂缝遇先存裂隙的扩展准则是解释工程裂缝扩展机制和研究岩体弱面剪切滑移的关键。采用两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充填材料模拟强、弱胶结的先存裂隙,在只考虑准静态张拉应力作用下,依据半圆三点弯法测定了充填胶结型岩石的Ⅰ型静态断裂韧度;通过分析工程裂缝扩展轨迹,获得了临界启裂角与应力逼近角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扩展模式与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张拉应力作用下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受应力逼近角、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的共同影响;充填胶结砂岩的静态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启裂逼近距离较大时,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变化不大,而启裂逼近距离较小时,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应力逼近角影响充填胶结岩石的断裂韧度,但影响程度不如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且存在一个极限影响距离。即使在张拉应力作用下,岩石材料的裂隙前端同样存在剪切局部化,因此,工程裂缝是否穿过先存裂隙取决于应力逼近角、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共同作用下裂隙面的抗剪强度和先存裂隙...  相似文献   
199.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40-443
在分析成都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较差和差区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和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占研究区面积的35.1%;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占36.6%;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面积占28.3%。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0.
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指位于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海表温度常年在28 ℃以上的海域,是全球海表温度最高的深海区,构造环境与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物中的生物组分含量差异较大,生物组分会对深海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但目前对沉积物中生物组分含量和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核心部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现场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室内涂片鉴定,研究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生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含水率范围为61.1%~435.1%,天然密度范围为1.04~1.76 g/cm3,贯入阻力范围为0~100 kPa,十字板剪切强度范围为0~8.6 kPa,整体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低强度等典型的深海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特点。西加洛林海脊、海山等CCD以浅的区域为钙质生物组分>50%的钙质沉积区;西加洛林海槽西南部及其周边的深水沟槽地区一般为硅质生物组分>50%的硅质沉积;西加洛林海盆内部则主要为黏土沉积区。随钙质生物组分减少和硅质生物组分增多,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别为钙质沉积物、黏土沉积物和硅质沉积物,天然含水率变高,天然密度、贯入阻力和十字板剪切强度降低,表明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生物组分含量密切相关:贯入阻力、十字板剪切强度、天然密度与钙质生物组分含量呈正相关,与硅质生物组分含量呈负相关;而天然含水率正好相反,与钙质生物组分含量呈负相关,与硅质生物组分含量呈正相关。本文建立了深海沉积物中生物组分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沉积物生物组分含量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拟合公式,可以为深海沉积物工程性质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