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信息管理,本文从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方面介绍基于GIS的天水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要,如旅游景点信息的查询、最佳路径的查询等服务,同时为旅游管理与规划部门提供最大的辅助决策,旅游资源分析、评价、预测等。由此可见,旅游信息系统的管理在天水旅游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锡矿山锑矿成矿流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锑矿—锡矿山锑矿已采锑金属量加上保有资源储量在200万t以上,相当于国外迄今探明的锑储量的总和。本文通过对历年来该矿床的硫、碳、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的研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5.09%,相应人口最多,占全区总人口的96.19%.  相似文献   
94.
天水谢家湾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对天水谢家湾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cm为间距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所有样品作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综合反映出研究区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早期升温、中期基本暖湿、晚期趋于干冷的气候环境演化阶段,其中全新世中期在总体温湿的大背景下,存在频繁的气候波动。以此为基础,结合对渭河文化的历史研究资料,探讨了区内约1万年以来的人地关系演化历史,指出人地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南北构造带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它是第四纪地壳构造变动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带、地质灾害多发带;也是地壳厚度和重力异常的陡变带,它在东亚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地震活动性来看,该带有史以来曾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大震,是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个地震带。  相似文献   
96.
针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本文用三性法、静中动两种方法,对其前兆显现、震前预测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回顾表明,在2012年时,对甘肃东南部历史上8级、7级以及6级三个震级档的地震进行三性法分析后,预测在2013-2014年时间段内,天水地区可能有6级地震发生.圈定的地点是在天水为中心150 km的范围内.另外,注意到1987年1月8日迭部5.8级地震与“静中动地震”指标所要求与定义的震级和年份相近,因而以此地震作为“准静中动”地震判断地区,与该区域三性法所做的时间预测相配合,预测在1987年1月8日迭部5.8级地震周围大约150 km的范围之内,将也会在2012年以及2013、2014年发生一个6至7级的地震.而实际发生的岷县漳县地震震中距离天水123.8 km,距离迭部112.1 km,即该地震发生在预测的范围内.由于地震预测的复杂性,当用三性法以及静中动指标对全国和甘肃省的地震情况分析后表明,在别的地区还有更为显著的发震指标显现,出于危险区不能划得太多的限制,因而把针对甘肃东南部的预测列为第二个发震可能性的方案之中,遂在2012年只得出研究性的预测结果,没有提出预测意见.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地震实际发生验证,甘肃省首发的强震不是在一个最有可能的静中动指标所指明的地点之中,却在一个“准静中动地震”的地点发生.但该地震对三性法的震后验证表明,其方法还是有前兆性指标显示的.该次地震的发生,表明“准静中动指标”也是值得重视的预测指标.研究表明,三性法相比较常用的中期尺度的预测方法,它能在存在强震背景的情况下,在趋势上指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这是其独特的地方,与多种方法结合后,将会进一步提高强震预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97.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天水地震台附近地区2次小地震的地震前兆,发现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地下水位、水温、水氡、地温、地应力在震前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99.
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的解体及其构造环境浅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依据岩石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可解体为5部分。初步研究认为,关于镇蛇绿岩形成于洋盆环境;流水沟变质中基性杂岩体为加里尔期岛弧型深成杂岩体;李子园群(狭义)形成于北秦岭南缘弧前盆地环境;太阳寺岩组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被动陆缘环境;舒家坝群上部灰岩组形成于西秦岭微板块北缘半深海—深海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00.
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地区新确定的流水沟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体主要由变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07.5±3.0)Ma,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反映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和形成火山-岩浆岛弧的时限可能为晚寒武世或稍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