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108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颐 Ospann.   《内陆地震》1997,11(3):202-211
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研究了天山地区乌鲁木齐--库尔勒剖面的深部构造特征。地壳中存在5个国煌速度界面,并被数条断裂切割,相应地分为5个构造单元;天山中部的界面均有没和蔼的抬升,在地壳中形成逆部断裂,而地的厚度小于南北两则地区,表明地幔的物质 隆起,有可能造成地壳平均密度增加;天山南缘的和静、巴伦台一带断裂错综复杂,界面严重变形,是未来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32.
亚欧大陆桥北山——天山接合部构造格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汤中立  白云来 《甘肃地质》1997,6(A00):13-20
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历来国界、省界处的地质研究工作比较薄弱,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详细研究甘、新交界处的地质特征后指出:本区中天山--北山明水为岛弧型离散地体;红柳河盆地为中天山--北山明水岛弧后盆地;勒巴泉山工柳河盆地扩张有关;花牛山--黑山及营毛沱-白湖为具“地被动陆缘”性质的裂谷带;雅满苏-阿齐山类似于夏威夷的火山岛链;康古尔-苦水盆地可能与极块俯冲挤压洋壳弯曲作用有关;康吉尔断裂带是哈萨克  相似文献   
33.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 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 年龄为440 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 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 值) 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 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 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 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 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 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4.
以天山北坡头屯河流域为例,在对山区不同海拔的降水特征、侵蚀产沙情势以及河流水沙运移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尽就山区降水对河流水沙情势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以及月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降水对不同海拔的河流水沙情势的影响强度及相互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施雅风 《冰川冻土》1996,18(4):289-295
黄汲清院士是在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大师,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先驱者。他于1932 ̄1935年在瑞士完成博士论文期间,受到良好的冰川地质学训练。于1943 ̄1944年与合作者对天山南麓台兰河谷中游地质调查中,对冰碛与非冰碛沉积物进行仔细的正确的调查和精美的地质制图,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由此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指出忽视古气候研究是工作中的重要缺  相似文献   
36.
天山地区SAR数据雪盖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震  曾群柱 《冰川冻土》1996,18(4):366-372
在分析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机理及雪盖参数散射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航天飞机搭载的成像雷达(SIR-C)获取的天山C波段、多极化SAR数据,进行提取雪盖信息的实验。数据通过预处理、散射系数图像的计算、去噪、入射角改正等处理后,利用BAYES监督分类方法产生该地区的雪盖分类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波段、多极化SAR进行雪盖制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基质黑云母石英片岩单矿物黑云母的两个坪年龄分别为(370.0±4.8)Ma和(259.0±3.3)Ma;中天山南缘长英质糜棱岩单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50.5±7.9)Ma,二云母花岗岩单矿物白云母的坪年龄为(348.9±0.3)Ma。结合南天山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塔里木及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南天山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早期完成向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B型俯冲,中-晚二叠世进行陆内A型俯冲造山的板块碰撞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8.
天山地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并增厚,它们与所在地区震源深度的分相相吻合。这种不稳定的地壳结构有长期受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而引发地震。  相似文献   
39.
天山东段尾亚地区白尖山超单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石炭世白尖山超单元横亘于尾亚站东西两侧,沙泉子断裂以南的狭长地带(研究区长50余千米,宽3~6km)。它是北部觉洛塔格早石炭世火山型被动陆缘与其南(以沙泉子断裂为界)卡瓦布拉克古陆块汇聚事件的产物。这次事件导致沿卡瓦布拉克地块北缘成线状分布的巨大岩基链的形成,即该带事实上成为一个活动陆缘弧──白尖山岩浆弧(白尖山超单元)。根据各岩石单元的接触关系,白尖山超单元由早至晚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从沙泉子断裂向南,大体上反映出偏基性的石英闪长岩单元偏北侧分布,钾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单元偏南分布,表现出当时碰撞带的特性。由于晚石炭世末受到韧性剪切作用,大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成为初糜棱岩—超糜棱岩的花岗质岩石,宏观上似具片麻状构造。无论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来看,均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白尖山超单元侵入于含早石炭世动物化石的卡拉火大山组中,被二叠纪尾亚超单元组合(原尾亚岩体)侵入,测定U—Pb同位素年龄为338.4Ma及325.24Ma,从而确定白尖山超单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40.
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