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0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3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97篇 |
地球物理 | 338篇 |
地质学 | 942篇 |
海洋学 | 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43篇 |
自然地理 | 2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2篇 |
1945年 | 4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2.
2008年6月6日,受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委托,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乌鲁木齐对由气候中心傅玮东高级工程师主持的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专家由来自自治区党委农办、新疆石河子大学、自治区农科院、新疆气象局、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73.
74.
陈峰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4,8(4):1-7
利用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3个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最大密度数据建立区域树轮最大密度年表(RC)。气候响应分析发现,区域树轮最大密度年表与7-8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树轮最大密度年表重建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自1650年以来的7-8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高达45.3%(Radj^2=44.7%,N=95,F=77.029)。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346a中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7-8月平均温度的异常高温年份为40a,异常低温年份为46a,且存在11个低温时段(16501654,1662-1678,1693-1703,1779-1794,1801-1805,1811-1819,1834-1854,1882-1910,1917-1923,1952-1975和1986-1992年)和11个高温时段(1655-1661,1679-1692,1704-1778,1795-1800,1806-1810,1820-1833,1855-1881,1911-1916,1924-1951,1976-1985和1994-至今)。突变和周期分析揭示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到了火山、太阳活动和海陆气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此外,在过去的346a来气候以暖干/冷湿为主,近20a来出现了明显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75.
利用GPS解算软件GAMIT/GLOBK将东天山--西天山多年观测的GPS重复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探讨了GPS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现状,以及天山地区作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结果,它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地质学研究和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76.
分析中亚—中东地震危险性模型和中国模型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模型特点,重新划分面源潜在震源区,重新确定新潜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使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断层资料建立了断层震源模型,并计算断层震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面源和断层源结合,使用协调后的模型计算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表明,使用断层源模型后,帕米尔高原几... 相似文献
77.
利用1992~2012年多期境内外天山西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出天山西南及帕米尔地区现今构造变形运动速度场,并计算给出了研究区内最大主应变、剪应变率和面膨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西天山地区受印度板块西构造结挤压作用下,帕米尔高原快速向北俯冲,造成天山沿这一经度带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盆—山结合带的变形大于山体内部变形,形变幅度最大的地方往往就是历史上多次发生7~8级大震的地方;天山主压应变方向随经度增加逐渐由北北西向转向南北及北北东向,基本上与天山山脉走向垂直;主压应变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天山南北褶皱带上,最大剪应变率位于西天山南缘与帕米尔高原及西昆仑结合部,高值区是强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78.
针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在新疆北天山西段的地震事件,分析新源、温泉和巴仑台3个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取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出P、S波在多个频率点f的衰减系数Q-1P、Q-1S,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Q-1=Q0fη,得到该区域P波衰减系数和S波衰减系数。结果表明,新源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982 1、-0.978 1;温泉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1.049 7、-0.773 8;巴仑台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870 0、-0.956 8。与中国云南地区关于P波、S波衰减结果相比,新源研究区域与云南的禄劝研究区地下介质衰减特性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9.
80.
天山地区流动重力重复测量资料前兆异常识别判断据、地震预报指标及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年以来的流动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在Ms5.0左右及大于Ms5.0地震前重力资料有显著的前兆异常.异常识别判据定为相邻两期段差变化绝对值大于、等于40×10-8m@s-2.预报指标发震时间为测出异常后12(±6)个月内;地点在异常测段周围150 km(特殊地质构造关系250 km)范围内;震级一般为Ms5.0左右(异常量大于70×10-8m@s-2时为5-6级).预报效能评价为66.1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