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5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分析了涠洲岛附近海面1978~1996年3~6月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的种类、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的天气系统等,了解其出现时间、系统来向、风力大小,为广西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石油平台等防御突发性强对流大风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 (10 a)-1和2.7% (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 (10 a)-1、13.95 d (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 (10 a)-1和0.46 (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6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5个气象站观测气象站的逐日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距平、Mann-kendall 时间序列突变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年均气温以0.459℃/10a趋势显著上升,上升速度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且在2002年气温发生突变后升温加剧;(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夏季小雨量和小雨日数的减少引起;(3)在2002年气温突增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增大,这可能预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加。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增加,增加明显的是中雨日数和小雨日数,分别增加了1.1%和1.7%。  相似文献   
94.
选用中国185个常规气象观测站,从建站~2000年历年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单个沙尘暴过程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但年沙尘暴日数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在空间上有5个自然尘源区,即河西走廊、南疆盆地南缘、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浑善达克沙地等沙尘暴高发区。比较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总体趋势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是近5个年代中最少的。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回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沙尘暴与春季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关系密切,当春季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呈EOF1模态时,当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日数明显较常年偏多。  相似文献   
95.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向红  薛荣康  唐伍斌 《气象》2006,32(9):60-66
利用位于桂林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5日影响广西桂林的锋前强飑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飑线整体演变和内部对流单体演变表明:此飑线为后续线型和断续线型的结合。由镶嵌在飑线中的小尺度超级单体造成对流性大风。对流单体并入飑线前,可发展为成熟的超级单体,有TBSS和BWER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可达70kg·m-2,造成局地大冰雹。可根据VIL值确定大多数强风暴位置和辨别带有大冰雹的风暴,对强对流天气做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9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给出阿勒泰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7.
一次渤海海峡大风过程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市自动气象站2005年1月29日-2月2日逐时大风资料,对春运期间渤海海峡出现的持续偏北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此次持续偏北大风在渤海海峡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8.
毛裕定 《浙江气象》2006,27(2):48-48,F0003
浙江省2006年冬季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冷空气影响比较频繁,引起多起低温冷害事件的发生,并且引起海上大风,危及海上作业及交通安全;冬季大雾频发,对海陆空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冬季的连续阴雨雪天气对农作物影响比较大,尤其是2月的中到大雪,对农业和交通造成影响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9.
运用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对桂西北地区一次冰雹大风过程的强度、移动方向作指导性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鹤岗地区大风天气形势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红艳  刘刚 《黑龙江气象》2006,(2):13-14,17
1引言鹤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温带、寒带之间的大陆性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平均风速3 ̄4m/s,大风日数20d以上。在大风天气形势分析中,黑龙江省气象台有关人员进行过个例分析。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鹤岗40a大风资料的统计,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总结出鹤岗大风天气形势的几种主要类型,以便准确地预报大风天气。2资料分析2.1资料选取选取1960 ̄2000年40 a鹤岗站的大风(≥17m/s)、北半球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资料和地面形势图,普查40a的大风日的风向、风速,并结合温压场的配置进行大风天气规律的分析。2.2大风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