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63篇 |
免费 | 1156篇 |
国内免费 | 12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0篇 |
大气科学 | 2732篇 |
地球物理 | 1117篇 |
地质学 | 2600篇 |
海洋学 | 846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514篇 |
自然地理 | 1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421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414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52篇 |
2015年 | 318篇 |
2014年 | 494篇 |
2013年 | 380篇 |
2012年 | 509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428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608篇 |
2007年 | 504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18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依据2000—2015年浙江省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渔获量的数据,以及影响渔获量的因素(管理类因素、环境类因素和营养关系类因素等共11个因子),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各类因素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赤潮面积、捕捞努力量和放流数量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影响显著(P0.01)。3个因子的累积解释比率达98.3%,其中,赤潮的解释比率最大,达到47.2%,捕捞努力量的解释比率为37.8%,放流数量的解释比率为13.3%。三疣梭子蟹渔获量随着赤潮面积增加有所减少,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加大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与放流尾数呈现正相关趋势。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找到可能影响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其他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2.
73.
74.
利用天气图、地面自记记录和能量分析,对发生在1984年8月9日的开封全区性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示出受登陆台风影响产生强降水的环流条件、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儋州湾海草资源全面调查,探讨儋州湾海草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儋州湾分布海草种类为1科1属1种,即贝克喜盐草,分布总面积约为489 hm2,平均覆盖度为8.46%,平均茎枝密度为2327.9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57 g/m2;主要分布于儋州湾里端新英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沿岸水域;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生长主要受到重金属Cu的影响,其次受到水深的影响,且重金属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推断是受到附近虾塘养殖废水的排放以及潮汐搬运和迁移的影响;针对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保护,建议完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将贝克喜盐草增列为保护对象,并加强保护区管理,控制污染源排放及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76.
海底扩张形成的边缘海盆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前扩张期、同扩张期与后扩张期等阶段。南海中央海盆巨厚的沉积地层大部分是扩张结束之后形成的,尤以东部次海盆地层厚度为最大。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该次海盆不同的区域后扩张期发育的地层特征差别较大。这些现象反映海底扩张结束之后所发育的厚层地层中蕴含了大量南海构造演化的信息,因此深入分析该次海盆后扩张期的地层特征与影响因素是南海构造演化研究中不容忽略的环节。利用若干大洋钻孔年代地层资料,在过井剖面上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划分层序地层并确定其年代属性,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讨论了本区的地层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次海盆北部持续均衡的基底沉降和充足的陆缘物质形成厚度稳定的地层沉积;东部以微板块向马尼拉海沟俯冲为主要影响因素,使不同年代的地层各具特征;中部和西部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形成以火山碎屑物质为主的地层沉积;南部因当时的陆坡沉积环境和浊流活动的影响形成具有沉积物波特征的地层沉积。 相似文献
77.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利用海洋台站的实测潮位资料,给出烟台平均海平面1981-1995年近15年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5年平均少平面与多年平均海平进行了比较。通过将烟台与周转台站的同步潮位资料的分析,提出烟台平均海平面近15年呈上升趋势。并分析了影响年平均海平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80.
温度,光周期和换水率对黑鲷卵,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商业化生产在某些国家已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行业。众所周知,温度是影响海水鱼苗卵黄囊时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且在营养生命开始时,它决定着鱼苗的生物特性。Tandler和Mason(1983年)发现:黑鲷鱼苗在孵化后最初12天的存活率,在连续光照下培养比12小时光周期有了明显地改善。还发现:光照强度在205~1370勒克斯之间对这种鱼的存活和体长生长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黑鲷鱼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