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9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测绘学   490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769篇
地质学   2576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992.
993.
阎全人  王诚 《广西地质》2000,13(3):13-17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本区地壳内部在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下地壳底界)和上地幔顶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壳厚约12km,中地壳厚约9km,下地壳厚约11km,Mobo面深约32km。地壳厚度(或Mobo面深度)由海向陆变厚(或变深),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  相似文献   
994.
KSC-127型射流式冲击器应用于大陆科学深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现场试验,评价了KSC-127冲击器的性能,分析了其对大陆科学深钻的适应性,且对大直径全面破碎冲击回转钻进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 ,蕴含着探索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成因研究特别是混合成因研究可以提供探索大陆结构、生长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信息 ;花岗岩形成演化揭示了构造动力学演化、大陆动力学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某些特点 ;岩浆上升、迁移是大陆内部能量传播、物质迁移和调整的一种形式 ;岩浆的聚集及岩体生产方式与大陆块体运动学、动力学密切相关 ;岩体定时、定位对大陆块体时空定位提供了限制条件 ;变形岩体可作为区域应变标志体和时间标志体 ,研究大陆的变形 ,并有助于古老块体早期构造的解析。这些研究涉及到大陆的形成、演化、内部物质再分配、热动力效应和构造变动等动力学等问题 ,是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96.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997.
北祁连山西段元古宙大陆溢流玄武岩性质的确定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北祁连山西段元古宙火山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作用产物 ,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它们派生于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柱源 ,但也显示有大陆岩石圈组分卷入的证据 .它们的形成是地幔柱 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打开的前兆 .  相似文献   
998.
华南古特提斯东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有关古特提斯洋的建造记录和后期构造变位分析,认为古特提斯洋东段的位置仍应在现今的青藏-滇西三江往南沿碧土、昌宁-孟连、程逸至马来半岛的文冬-功勿、加里曼丹(古晋)、巴拉望经吕宋-台湾至日本一线,现今古特提斯洋古缝合带呈U字形是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南海扩展以及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扭曲履行而成。复原其在白垩纪末至新生代初期的展布方向应是近东西向的。现今的华南从桂西经桂东南、粤西、赣中至闽浙,也  相似文献   
999.
裂谷作用的物理模拟是研究大陆裂谷系统的几何结构与动力学机制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对正向裂谷作用、斜向裂谷作用以及两期作用先后叠加模拟过程中,断裂系统发育的特征进行了综述。目前这些实验结果已被用于解释天然裂谷的形式,并根据断层方向的统计分析推导伸展向量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1 关于地球磁场的形成原因众所周知,地球不停地自由向东旋转,其内部的带电离子亦随着向西向东旋转。根据物理学电磁理论中的“右手法则”,电离子产生的北极正是母指所指方向,亦即是地球的北极及磁北极,而另一方向是南极及磁南极,这就是地球磁场及磁极产生的原因。其中,地球内核的 铁、镍物质和软流层液态物质起了重要作用。地磁极变动的原因是地球轨道变动及大陆飘移的结果。这种现象推而广之,也可用于解释其它星体。2 关于大陆架的成因全球陆地外围均有宽窄不一的大陆架。据调查研究,大陆架上存在着古河床、动植物遗体等,乃至油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