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7篇
  免费   2842篇
  国内免费   4223篇
测绘学   443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2487篇
地质学   12885篇
海洋学   982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886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97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2.
三道溜河地区太古宙岩浆-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道溜河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北东缘,北西起自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南东至四道砬子河,太古宇出露广泛。笔者在此进行1:5万区调时,共发现了六次岩浆-构造事件,由老至新依次为:787角闪辉石岩、岭东片麻岩、大朝阳沟斜长角闪岩、三道溜河TTG岩组、唐胡店沟二长花岗岩、五道砬子河变辉长辉绿岩(发生在元古宙早期,在时空上与太古宇关系密切)。上述事件,表现为基性岩类与酸性岩类交替出现。基性岩事件依次为超基性岩-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稀土元素总量由高至低,微量元素Ba、Mn、Zr递增,Pb、Zn递减。酸性岩事件依次为中酸性岩-酸性岩-偏碱性酸性岩,稀土元素的La/Lu、ΣCe/ΣY由低到高,总量变化不大,微量元素Co、Cr、Ni、Cu递减。本区的构造运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辅相成,古穹窿构造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Au、Ag、Cu等矿产的展布。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94.
西秦岭北西西向构造带中的金矿床刘家军(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北西西向构造带、金矿床、西秦岭西秦岭金成矿带是我国川甘陕“金三角”成矿集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中金矿成出类型虽较多,但众多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占绝大多数,且密集分布成...  相似文献   
995.
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带研究毛建仁(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钙碱性系列火山带、大陆扩张裂解、动力学机制火山岩系列常常表征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的火山岩系列往往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Jabes等(1972)和Condie(19...  相似文献   
996.
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相似文献   
998.
利用ISC地震资料研究了台湾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地震空间分布和m_b≥5.0的机制解,讨论了俯冲带的形态和地壳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认为南海次板块的东部边界是由台湾西南俯冲带、马尼拉俯冲带、内格罗斯俯冲带、哥达巴都俯冲带组成,菲律宾海板块的西部边界由东吕宋海槽俯冲带、菲律宾海俯冲带组成。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形变过渡带,由于该过渡带的存在,南海次板块俯冲于菲律宾群岛之下,菲律宾海板块对南部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999.
方大卫  沈永盛 《地震地质》1994,16(4):365-372
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稠密区走向和地震迁移活动的规律,并结合重力和航磁资料探讨了菏冷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存在及其规模和范围。这一地震带,无论在历史上或近期均甚活跃,对江淮流域及沪、杭、甬地区构成一定的震灾威胁,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予加强研究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部火山岩带特性与碰撞—伸展复合动力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