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6篇
  免费   2839篇
  国内免费   4256篇
测绘学   446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2507篇
地质学   12946篇
海洋学   985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890篇
自然地理   613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97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刘建中 《地震研究》1991,14(3):257-264
本文从走滑型断层活动所应具备的应力条件出发,讨论了走滑型断层活动区的水平主应力的上限和下限。经与现有的绝对应力测值对比,发现3000米以上深度,仅有那些有明显垂直运动的地区的应力值可能超出这个界限。3000米以下深度,实测应力值向所给出的界限内集中。本文所给出的水平应力界限可以做为对深部水平应力值的一种估计。  相似文献   
962.
963.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1,(1):1-10,12,119
本文首次报道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发现的丰富的化石孢子研究结果。在王家店组除孢子外,还发现少量疑源类(Acritarchs)和虫颚化石(Scole-codonts)。本文图示14个孢子属,23种和变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孢子带,下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上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letes explanatus(LE)带。 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孢子带可以与华南和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孢子带比较,同时可与西欧(Clayton et al,Higgs et al. ,1987)晚泥盆世晚期的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和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atus(LE)带比较,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斯特隆阶(Stru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964.
龙首山震旦纪砾状白云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碳酸盐质碎屑流是一种含有大量粗碎屑物的重力流。其物质来源于碳酸盐台地,沉积岩石表现为无分选,不具层理的特征。甘肃龙首山地区广布的一套砾状白云岩,作者认为是碎屑流成因的岩石,其碳酸盐质碎屑流形成于震旦纪早期,是华北地台西南缘大陆边缘裂谷的产物。沉积于裂谷盆地。从侧面反映了龙首山地区震旦纪早期非稳定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相似文献   
965.
根据矿物组合,我们在依苏阿地区鉴别出四种超镁铁质岩石类型:(1)橄榄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直闪石+铬磁铁矿±菱镁矿±白云石±黑云母,或橄榄石+斜方辉石+铝铬尖晶石/含铁铬铁矿+透闪石+绿泥石);(2)绿泥片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铬磁铁矿);(3)滑石-菱镁矿片岩(滑石+菱镁矿±叶蛇纹石+磁铁矿);和(4)蛇纹岩(叶蛇纹石+磁铁矿±滑石±菱镁矿)。不含斜方辉石橄榄岩遍布依苏阿岩带,并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高至600℃(伴随高X_(co_2))的进化变质作用,类似于由泥质和含铁建造组合所推断的温度条件;另一个阶段是接近450℃较低X_(co_2)条件下形成的以滑石-菱镁矿片岩或蛇纹岩为代表的退化变质作用。含斜方辉石的橄榄岩仅见于一处,作为铝质“束斑板岩”状角闪岩中的透镜体产出。这些岩石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超过650℃的进化变质作用阶段,斜方辉石和尖晶石形成于这个阶段;随后是在大约560℃伴随有退化绿泥石生成的变质重新平衡阶段;进一步则是退化成滑石-菱镁矿组合阶段。保存在这些橄榄岩中的最早期(高温)热事件证据在依苏阿其它岩石类型中尚未发现。根据化学成分,我们区分出了三类橄榄岩:(1)岩石组A,其Ni>Cr、Al_2O_3低(3~5wt%)、SiO_2/(FeO+MgO)>0.4,具有LaN/YbN可达5、小的Eu负异常及变化范围为1~20倍球粒陨石的平滑分馏的REE特征;(2)岩石组B,具Ni>Cr、更低的Al_2O_3(1wt%)、SiO_2/(FeO+MgO)<0.4,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小的负Eu异常以及数值变化在1~3倍球粒陨石的折线式REE型式;和(3)岩石组C(原文是G,可能为笔误!)(束斑板岩状基质含斜方辉石的角闪岩类),其Cr>Ni、Al_2O_3含量较高(6~8wt%),具低REE丰度值(0.2~1倍球粒陨石),轻稀土<<重稀土和显著的负Eu异常特征。 B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太古代某些科马提岩的REE相似,而A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已报道的交代地慢超镁铁质结核的REE模式类似。但是,在A和B组样品中,具最高SiO_2/FmO的样品也具有最高的轻REE及Zr、Hf、U、Th等的浓度。橄榄石和富含不相容痕量元素的硅质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以解释这种变化。这些特征似乎与依苏阿岩石的晚期蚀变无关,但可以代表变质前蛇纹石化/碳酸盐化作用期间交代元素的再分配。我们选择的解释是,A组和B组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具科马提岩性质的富橄榄石火成堆积岩的变质蛇纹岩。C组橄榄岩更多代表变质的橄榄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火成堆积岩,该堆积岩来自与之伴生的“束斑板岩”状角闪岩的原始岩浆。依苏阿地区超镁铁质岩中没有一种能代表未被改造的早太古代地幔岩。对超镁铁质岩的变质历史和成因的这些对比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含斜方辉石橄揽岩是继高温事件后侵位于依苏阿地区,或这种高温事件的证据对于依苏阿地区的其它所有岩石类型来说均已消失了,那么还有什么能使那些与岩石学观察相矛盾的事实得以一致起来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了那些虽然简单但真实地记录了变质作用初期某些区域性变化的证据。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的研究都为依苏阿地区复杂的多期变质演化提供了附加证据。  相似文献   
966.
967.
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大陆碰撞研究亨耶等1993年4月5—10日,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开展一项地球物理科学研究计划。这是美国与新西兰科学家的合作研究项目。该专题讨论会由新西兰惠灵顿地质和原...  相似文献   
968.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969.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和组份上的差异,并相应建立了两类层序地展模式;根据古湖泊发展过程中出现枯水湖—丰水期—枯水期的周期性演化特点,划分为湖进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相似文献   
970.
At 21:45 hr (Beijing time) on Oct. 31, 1990 the Yanzhuang meteorite hit the ground at the Yanzhuang village, Weny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fragments, totalling 3.5 kg, were recovered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This meteorite is a rare one of its kind due to its heavily shocked features and thick veins made up of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livine and low-calcium pyroxene are compositionally homogeneous with Fa=18.59, Fs=16.35 and Wo=1.2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tal Fe=28.0%) and recrystallized texture of the chondritic mass show that the Yanzhuang is an H6 chondrite. The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ccur in the form of blocks (up to 2×3×4 cm in size) and veins (0.1–15 mm in width), and contain a lot of rounded and elliptic FeNi-FeS blobs (up to 6–10 mm in length). The metal in these blobs exhibits distinct dendrit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 cooling. Unmolten and molten samples are very simil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fitting well with the average H-chondrites. Partial melting and FeNi/FeS-silicate separation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molten materials of the Yanzhuang.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