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44篇 |
免费 | 2806篇 |
国内免费 | 44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0篇 |
大气科学 | 392篇 |
地球物理 | 2685篇 |
地质学 | 13394篇 |
海洋学 | 1060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896篇 |
自然地理 | 6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416篇 |
2022年 | 566篇 |
2021年 | 559篇 |
2020年 | 505篇 |
2019年 | 576篇 |
2018年 | 422篇 |
2017年 | 428篇 |
2016年 | 470篇 |
2015年 | 510篇 |
2014年 | 781篇 |
2013年 | 636篇 |
2012年 | 752篇 |
2011年 | 801篇 |
2010年 | 639篇 |
2009年 | 723篇 |
2008年 | 704篇 |
2007年 | 646篇 |
2006年 | 713篇 |
2005年 | 628篇 |
2004年 | 621篇 |
2003年 | 536篇 |
2002年 | 601篇 |
2001年 | 654篇 |
2000年 | 502篇 |
1999年 | 557篇 |
1998年 | 550篇 |
1997年 | 537篇 |
1996年 | 506篇 |
1995年 | 507篇 |
1994年 | 460篇 |
1993年 | 402篇 |
1992年 | 403篇 |
1991年 | 336篇 |
1990年 | 285篇 |
1989年 | 191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5年 | 7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8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盆-山转换带一直是构造地质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开展其构造样式、形成演化及成藏过程解析, 对揭示山前复杂构造的控藏作用、指导盆-山转换带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震资料解释、断层活动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 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特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及控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主要发育基底卷入与盖层滑脱断层控制的双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 齐古-昌吉褶皱带初具雏形; 古近纪末期, 霍玛吐褶皱带开始形成; 第四纪, 褶皱带被断裂强烈改造, 形成断褶带, 滑脱层对应力向盆内传递起重要作用.南缘中段发育多套烃源岩, 形成了多期差异性的以"自生自储"和"古生新储"为主要组合模式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12.
113.
裂陷盆地与强拆离盆地:陆内伸展盆地的两个端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具有两种端元特征,即裂谷环境和强烈的伸展地体。这些不同的构造样式形成并被记录在不同的伸展盆地中,陆内的裂陷作用通常出现在具有正常地壳厚度和热均衡的地区。裂陷沉降普遍伴随阗碱性-拉斑玄武岩岩浆活动具有大倾角的边界断层,小于1mm/a的滑移速率,以及小幅度伸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4.
西藏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在区域上以单一的叶理和单一的拉伸线理占主要地位,其变形带的组构主要反映了透入性的伸展变形;根据显微构造分析表明早期由北往南推覆,晚期由南向北伸展,且晚期表现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5.
胶南地区的伸展作用——以胶南—诸城一带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胶南地区的胶南—诸城一带存在两期不同方向的伸展构造。早期以形成近EN向的拉伸线理为特征,并在不同构造层次上显示出不同的变形。出露于研究区中部桃林尚庄隆起的含榴辉岩片麻岩中,主要以LS的组构为特征,显示出早期伸展作用下地壳岩石的垂直轴缩短、EW向拉伸的共轴应变;而在把下地壳含榴辉岩片麻岩与以变沉积岩为主的中上地壳岩石分开的韧性滑脱带上,此期伸展作用则表现为从东向西剪切的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具有近水平的拉伸线理及近水平的EW向剪切褶皱和鞘褶皱枢纽。晚期伸展作用表现为近SN的伸展垮塌作用,形成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两条韧性正剪切带,且遭受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透入性均匀简单剪切变形,剪切方向分别向北和向南。 相似文献
116.
1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作物虚拟水贸易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均衡,虚拟水贸易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远距离空间调配.以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和37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国农作物虚拟水贸易,利用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LISA指数刻画农作物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格局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农作物虚拟水贸易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沿线各国"低耗水-高出口型"作物占比4.013%,"高耗水-高出口型"作物占比1.926%.②沿线各国农作物虚拟水贸易的进口格局呈收缩趋势,出口格局呈扩张趋势,且其局部存在一定的集聚特征,进口的"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处于南亚地区,出口的"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欧地区.③各显著驱动因素能较好地解释沿线各国农作物虚拟水净出口量,各因素中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驱动特征,耕地面积呈正相关驱动特征,而人口规模、森林面积和邻国接边数在各单元间呈正负两极的差异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