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Using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odel,the effects of street-bottom and building-roof heating on flow in three-dimensional street canyons are investigated.The building and street-canyon aspect ratios are one.In the presence of street-bottom heating,as the street-bottom heating intensity increases,the mean kinetic energy increases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 formed by the upwind and downwind buildings but decreases in the lower region of the streamwise street canyon.The increase in momentum due to buoyancy force intensifies mechanically induced flow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The vorticity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 strengthens.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s not large because relatively cold above-roof-level air comes into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In the presence of both street-bottom and building-roof heating,the mean kinetic energy rather decreases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This i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in horizontal flow speed at the roof level,which results in the weakening of the mean flow circulation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It is found that the vorticity in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 weakens.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s relatively larg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treet-bottom heating case,because relatively warm above-roof-level air comes into the spanwise street canyon.  相似文献   
932.
王丽娟  邓方俊 《气象》2010,36(9):36-41
采用NCEP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分析了2007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及江南、华南异常高温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其表现为强度强且南北位置相对稳定,东西方向进退明显于南北方向的移动。通过分析经圈平面上的垂直环流及风矢量场的特征表明,副高南北两侧都存在一定强度的上升气流,北侧上升气流对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区700 hPa以上高度的下沉运动有激发作用,而南侧上升气流对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区的下沉运动作用不大。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双阻型的建立,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加强和发展。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和热带地区异常活跃的对流均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33.
天津市及其沿海地区地表高程变化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有关资料的对比研究,揭示天津市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在20世纪近百年间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影响沿海地区地表形态的基本参数——保有高程、地面下沉、海面上升和垂直加积速率——所做的预测显示。2030年时天津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将继续损失,在相伴随的海面上升的共同作用下,预测沼泽化的影响范围将逼近天津市区。  相似文献   
934.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下水位上升主要原因是修建防渗堤坝使堤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935.
陆地表层水贮量变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加剧,大陆表面水贮量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必将引起海平面的变化。然而,陆地表层水贮量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讨论了地下水、人工水库、天然湖泊和森林退化对海平面影响的主要研究结果,重新评估了这些因素对海平面贡献的程度,尤其是考虑了中国相关因子的作用。还就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水库深层渗透水、土壤水贮量变化、灌溉蒸腾等对海平面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6.
新场气田地表微量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上方地表微量元素的分布与油气田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即在气田上方形成环状和顶端异常。通过微量元素与渗漏烃分析,发现新场气田的Cd不仅与烃类相关,而且与Mn聚为一类。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仅发现了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元素,而且还证明其以钠米微粒的形式被上升气流运载迁移到地表,在气田地表形成微量元素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937.
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现文  周金龙 《地下水》2011,33(2):11-14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干旱区潜水蒸发的机理和规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蒸发研究均未考虑潜水矿化度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在淡水条件下得出的潜水蒸发有关参数直接用于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的计算必将产生偏差.虽然部分学者注意到矿化度对于潜水蒸发的影响,但开展的研究只限于一般矿化度(小于10 g...  相似文献   
938.
岩溶动力系统的生物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建华  林玉石 《地学前缘》2001,8(1):203-209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之一,它在岩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圈-大气圈界面上,生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同化、动植物分泌,使大气圈中的CO2不断转移到碳酸盐岩中,形成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生物圈-水圈界面上,生物形成的生物)微)环境改变了水循环的强度和方向,并影响岩溶发育;生物圈-岩石圈界面上,生物通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殖居碳酸盐岩之上,并以之为生存依托,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碳酸盐岩石圈活化,使其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  相似文献   
939.
马仲民 《地下水》2009,31(4):39-41
某垦区运行4年以来,地下水水位埋深有较大抬升,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结合垦区运行前后的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垦区运行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特征,对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排水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垦区排水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0.
托云火山群的火山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梁涛  罗照华  李文韬  柯珊  李莉  詹华明 《新疆地质》2005,23(2):105-110,i005
结合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卫星影像解译与野外验证成果,发现托云盆地内的7个火山口和棋盘式走滑断裂系统,首次提出了托云火山群的概念.这些火山口可以划分成中心式火山和溢流玄武岩2种类型,形成的火山机构包括塌陷破火山口、火山颈和锥状岩席.火山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部分玄武岩中可见橄榄岩类等深源岩石包体和普通辉石等矿物巨晶.因此,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具有幔源岩浆的性质,断裂构造活动为其上升就位提供通道,火山岩应是由多个火山口近于同时喷发形成的,不具有由上、下两套火山岩系构成的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