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8篇
  免费   2105篇
  国内免费   1099篇
测绘学   10458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2723篇
地质学   4631篇
海洋学   1345篇
天文学   677篇
综合类   1176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655篇
  1996年   585篇
  1995年   516篇
  1994年   452篇
  1993年   432篇
  1992年   514篇
  1991年   440篇
  1990年   433篇
  1989年   34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滇西动态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及空间分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分形学描述地球物理观测网非均匀分布和联合应用分形特征与Shannon定理确定最佳网格距的方法。研究了滇西动态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它的分形维Df=1.27,最佳网格距r0=28km。讨论了1986年至1994年间网区发生的8次Ms>5.0级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的可信性,指出这些变化的波长均大于100km,至少2倍于网的最小空间分辨力,因而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7月20日上午,我国首次对嵩山“身高”进行法定测量启动仪式在登封举行。这次测量,预计今年8月中旬完成野外作业,8月底完成数据、资料、文字材料的整理并上报国家测绘局,最后由国务院审查后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嵌入式时间间隔计数器,它可作为一种功能模块用于用户的设备或时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从基本原理、硬、软件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对计数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该计数器的研制过程中还开发了用来调试计数器和供计数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此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计数器的设计指标和一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21世纪前10年,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瞬变电磁法对落差较大断层的含(导)水性进行测量,不仅可有效地控制断层的空间位置,而且可定性地判断断层的富水性,其测量结果与已知水文地质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