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7篇
  免费   1531篇
  国内免费   1514篇
测绘学   1211篇
大气科学   534篇
地球物理   931篇
地质学   4442篇
海洋学   1207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763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地形效应研究与影响校正是电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重要问题,忽略地形影响将造成数据解释的较大误差.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实际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内仍然可能存在水坑、空洞等小型地形对电磁响应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频域、时间域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构建了大回线源内含凹陷地形的多种勘探场景,分析了地形尺寸、填充介质变化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文中通过与均匀半空间解析解、前人的块状高导体模型的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频域、时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的正确性和精度.在矩形回线源内构造了不同尺寸的凹陷区域,将凹陷区域填充空气、雨水介质模拟空洞和水坑,以均匀半空间响应为参考,定量考察了空洞、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回线源内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较高频段和时间域早期,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显著高于空洞,在实际勘探中,应尽量避开水坑,而存在较小空洞时,可忽略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992.
高低空急流在云南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共同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何华  孙绩华 《高原气象》2004,23(5):629-634
通过对1980—1991年出现的46次云南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型,找出云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11次冷锋切变型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在冷锋切变环流形势下云南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后对流层高低空急流或强风速带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范围暴雨发生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提取造成云南暴雨的强信号,以期对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指向SEE的主要逆冲作用以及伴生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994.
滇西兰坪盆地五茂林剖面下白垩统景星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测了云南西部兰坪盆地东部下白垩统下部景星组的五茂林剖面,建立了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序列,其中三角洲序列在云南下白垩统中属首次建立。分析了粗碎屑岩的组成,将该剖面上出露的砾岩分成4类。早白垩世时兰坪盆地属丹那沙林-高黎贡弧的弧后盆地,景星组自下而上为曲流河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且随湖侵发生,湖泊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995.
多波束系统横摇、纵倾参数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以条幅式测量为特点,比较传统单波束测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进行实时声速、船体姿态等参数的改正.多波束系统换能器安装时存在的纵倾角度偏差(pitch bias)和横摇角度偏差(roll bias)是产生水深测量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两个参数对水深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根据其误差在地形剖面上的表现形式,讨论实测法和剖面重合法两种参数测试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剖面重合法参数测试,制作可视化操作界面,大大方便了野外和室内参数调整.测试获取的纵倾、横摇参数输入多波束系统中进行实时水深校正.在室内资料处理中,利用参数校正方法,能够对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再处理,提高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甲骨文、二十五史、十三经、古医书、笔记和杂录、地方志、类书中,获取了中国历史大疫385条(公元前13世纪至1911年)。进而,对385奈疫情的烈度进行定量分级,分析中国历史大疫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见解: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公元2~3世纪、16~19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10多种灾害链。  相似文献   
997.
将社会科学(文史考古研究)与自然科学(气候变化)结合,分析了黄土高原社会经济发展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早的原因,提出这可能是由于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区域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并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3次移民潮的原因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利用RbSr衰变系列对结晶岩进行地质年龄测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且十分成功的同位素测年技术[1]。而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和矿物的铷锶含量及同位素比值发生变化,无法再进行RbSr同位素计年。但许多风化岩石的87Sr86Sr与87Rb86Sr之间仍存在类似等时线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时甚至形成一条非常理想的“RbSr等时线”[1]。迄今为止,仍少有研究仔细探讨这种“等时线”的具体形成机制,明确其实际意义。本文以江西南部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片岩风化壳为例,通过对风化过程中主要矿物、铷锶含量及同位素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风化条件下RbSr假等时线的具体成因和意义。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999.
利用DEM进行地形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会平  刘少峰 《地学前缘》2004,11(3):226-226
地形分析是地质地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以地形、地质图,数字图像资料以及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等为研究基础,在新构造研究中,特别是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地形地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高程剖面分析,坡度、坡向分析以及流域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00.
浅地层剖面仪发射的声脉冲能够穿透海底面进入沉积层内部,其回波中携带了丰富的底质信息。地声模型是底质声学与物理性质关系的数学描述,广泛用于海底声学与地声反演研究。本文通过对浅地层剖面数据的处理、解译得到海底反射系数,与考虑底质松密影响的改进Biot-Stoll模型相结合,提出底质反演新方法并开展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浅地层剖面原始记录的读取、解译,提取反射波振幅,并结合设备声源级,可有效求取海底反射系数。通过引入相对密度改进孔隙度计算公式,进而在基于Biot-Stoll模型构建海底反射系数和底质平均粒径关系过程中进一步考虑了底质松密的影响。基于山东威海某海域及文献的算例均显示,本文提出的改进地声模型可缩小底质反演与实测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提升基于浅地层剖面数据的海底底质地声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