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0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231.
近35年来,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在大亚湾潮下带和潮间带进行了软体动物群落生态、种群生态和污染生态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软体动物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为渔业生产和生态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但早期有关文献难觅、信息不畅,导致软体动物分类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一些中文学名和拉丁文学名张冠李戴,历史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等。作者提出了几点研究展望:(1)加强软体动物分类基础研究和科普宣传;(2)建立软体动物群落生态大数据式研究规则;(3)建立软体动物数据库;(4)人工智能及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本文可为科技工作者制订较完善的研究计划以及获得更精准的研究结果提供参考,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32.
本研究于2020年1月(冬季)、3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西部海域的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空间分布和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养殖实验,分析了海地瓜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栖息特性。结果表明:①海地瓜最高生物量达到170 g/m2,其栖息生境为粘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低温季节具有较高生物量。②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发现,有海地瓜分布的站位环境特征表现为较大的水深、盐度和溶解氧浓度,以及较低的水温、叶绿素a含量和较细的底质。③海地瓜的埋栖特征表现为口部向下、尾部朝上,以粘土质粉砂层下的黑色胶泥为食。④经组织切片观察,海地瓜体壁表层无管足,口部有15个触手。海地瓜体表运动器官缺乏,附着能力较弱。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西部海域适宜海地瓜栖息的底质为粘土质粉砂,常出现在盐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深水区域。冬季和春季的调查数量高于其他季节,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生活史以明确其在不同时期内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233.
大亚湾海域尿素与浮游生物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间分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域尿素浓度及浮游生物的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理化环境及生物因子,分析大亚湾海域尿素的可利用性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区尿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81~8.54μmol N·L-1,夏季尿素含量最高,达4.32±1.65μmol N·L-1;冬季含量最低,为1.57±0.49μmol N·L-1。夏、秋季节有很多站位尿素水平甚至超过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含量1~3倍,表明尿素是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不可忽略的重要氮源。较高水平的尿素主要分布在养殖区和靠近陆地的近岸海域。浮游生物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平均达61.0±33.6nmol N·L-1·h-1,冬、春季脲酶活性常低于检出限。在秋季,浮游生物脲酶活性与甲藻密度密切相关。脲酶已被证明是大洋中浮游植物水解尿素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尿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亚湾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4.
惠东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城,属珠三角经济圈。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  相似文献   
235.
大亚湾网箱养殖区生物—化学特性与营养状况的周日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11月对大亚湾大棚澳网箱养殖区进行的定点24h连续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并探讨了该养殖区海水生物-化学各要素的垂直分布和周日变化规律,并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参照营养指数(E)对该网箱养殖区涨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要求的平均值大最都表层>中层>底层;周日变化主要受潮汐运动和海水中生物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的综合影响;表层海水的富营养化率明显高于中层海水,其各单项指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而中层和底层海水则分别处于贫-中度和贫-富营养状态;PO4-P相对贫乏,为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最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36.
利用2003―2014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OF方法分析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表层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由大亚湾顶向湾口递减,近岸高于离岸。EOF分析获得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是32.5%,16.8%,8.5%,基本反映了大亚湾海域叶绿素浓度变化的主要过程。第1模态权重占绝对优势,其空间模态表明了大亚湾叶绿素浓度以霞涌至中央列岛一带海域为高值中心,变化较大区域主要位于中央列岛北部海域,第1模态的周期变化是13.3个月。第2模态主要体现为季节变化,功率谱显著周期为6个月和12个月,反映了叶绿素浓度的变化以白鹤洲为界东西两个不同的区域,高值区位于圣筑岛的东边,变率较大区域与第1模态基本一致。第3模态的方差贡献率是8.5%,高值区位于中央列岛中部和范和港南部海域,变率最大区域与第1、第2模态一致,第3模态的变化周期是8.57个月和17.14个月。大亚湾叶绿素浓度的分布及变化与海表面温度、降水、风、潮流,以及人类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7.
南中国海北部大亚湾水温和赤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 a 含量分别升高1.1oC 和1.9 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 1994 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38.
大亚湾及其邻近海域冬、夏季各14个临时水位观测点1个月的实测潮位资料显示:各站的水位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且湾顶比湾口更为明显.本文采用了调和分析方法,给出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及M4、M6、2MS6三个浅水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同潮图,分析大亚湾的主要潮汐特征,探讨了浅水分潮对双峰结构的贡献,并采用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