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93篇 |
免费 | 3355篇 |
国内免费 | 17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57篇 |
大气科学 | 926篇 |
地球物理 | 1600篇 |
地质学 | 6084篇 |
海洋学 | 1527篇 |
天文学 | 99篇 |
综合类 | 1006篇 |
自然地理 | 8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3篇 |
2023年 | 575篇 |
2022年 | 782篇 |
2021年 | 736篇 |
2020年 | 623篇 |
2019年 | 731篇 |
2018年 | 554篇 |
2017年 | 537篇 |
2016年 | 554篇 |
2015年 | 528篇 |
2014年 | 774篇 |
2013年 | 637篇 |
2012年 | 738篇 |
2011年 | 718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68篇 |
2008年 | 570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428篇 |
2005年 | 405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292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70篇 |
1996年 | 208篇 |
1995年 | 171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44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结合机载LiDAR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LAS光斑点冠层高度地形校正模型,以校正后的GLAS光斑点作为输入样本,结合MODIS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方法对研究区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分生态区估测,并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对估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坡度等级直接影响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精度,改进的地形校正模型可以较好的减小坡度对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的影响,模型精度RMSE稳定在3.25~3.48 m;不同生态分区的SVR模型估测精度较为稳定,其RMSE=6.41~7.56 m;与算数平均高相比,样地的Lorey's高与制图结果拟合最好,不同生态分区平均估测精度为80.3%。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的验证平均精度为79.5%,和Lorey's高验证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2.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井下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初至误差的存在会使微地震震源定位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进而影响后续的压裂裂缝解释.通常初至拾取过程对所有的微地震事件选择相同的特征函数并采用一致的拾取参数进行统一处理,然而当事件的能量、震源机制、传播路径以及背景噪声等存在明显差异时,所得初至拾取结果差别显著.为了提高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本文提出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互相关函数对每个事件内的各道记录进行时差校正,得到初始初至信息并形成叠加道,再对所有事件的叠加道进行全局互相关得到事件间初至相对校正量,最终初至结果可以通过各个事件的初始初至信息与其相对校正量相加得到.方法将所有微地震事件初至结果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从而能够克服常规方法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差的缺陷.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事件初至拾取和定位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83.
针对监控摄像机网络-路网的覆盖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多优化目标的摄像机网络调度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摄像机的感知特性,通过引入主光轴缓冲区系数来划分摄像机主光轴方向的活动范围,进而动态控制摄像机的调度规模及对特定摄像机、路段的覆盖应用偏好,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路段覆盖数量、路网覆盖长度和摄像机调度数量等多个优化目标进行协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同时考虑多个覆盖优化目标时,其可以提供摄像机网络的调度优化方案集合。 相似文献
84.
以宁夏盐池为例,探讨了利用面向对象的高分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等多源数据确定季节性咸水湖湿地自然边界的方法。以高分遥感影像、激光探测与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插值生成的高空间分辨率DEM、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选取LBV变换特征、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高程值、坡度等特征,构建决策规则模型,获得季节性咸水湖湿地自然边界,并分析了不同高空间分辨率的DEM对边界提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DEM数据参与提取的结果相比,合适的高空间分辨率DEM参与季节性咸水湖湿地自然边界提取,能有效提高其边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9~12月四川地区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细网格模式、GRAPES_GFS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全球模式和西南区域模式(South West Center-WRFADAS Real-time Modeling System,SWCWARMS)2m温度168h预报时效内的系统性偏差特征,采用滑动双权重平均法分别对三种模式温度预报产品进行偏差订正,并集成得到各时效2m温度的订正场,结果表明:(1)三种模式的预报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整体上EC模式的预报最优。(2)三种模式对于低温和高温的预报,在全省均大致呈现负的系统性误差,特别在高原及过渡区表现的尤为明显。(3)订正后三种模式的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均方根误差减小1.4~2.5℃,大部分地区平均误差维持在± 0.5℃之间,在系统性偏差较大的地区,订正效果更好。(4)两种集成方案预报结果接近,且均优于三种模式的订正预报。 相似文献
86.
87.
88.
论个旧老矿区的新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古地磁、氧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组成及成岩温度、Si0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花岗岩的侵入时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个旧东区及西区的花岗岩体是同源的花岗岩岩浆侵入演化形成的,同样是成矿母岩,都有利于个旧东区与西区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笔者总结了个旧矿区的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个旧矿区的原生矿床类型有:①产于碎屑岩中的裂隙脉型矿化;②产于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的层状—脉状、网脉状的气成—热液矿床;③产于花岗岩凹部及花岗岩突起顶部接触带矽卡岩中的接触交代矿床。个旧矿区的热液活动及热液蚀变作用很突出,花岗岩中的热液蚀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其中碳酸盐化、云英岩化与锡、铜、钨矿化密切相关。笔者指出:在个旧矿区不论东区老矿区的深部及老矿山之间和外围还是整个西区都有进行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而且提出个旧矿区的东区及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和靶区。本文还指出在个旧矿区长期以来所划定的五子山复式背斜及贾沙复式向斜没有证据,应予以否定,包括应重新认识原来认为的仅局限于复背斜控制成矿的观点,开阔视野开展新一轮找矿。 相似文献
89.
水下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是水下机器人探索未知区域的重要手段,在复杂海洋环境中广泛应用。水下 SLAM 主要分为 3 种主流技术:前视声呐 SLAM、水下光学 SLAM 及基于测深信息的 SLAM。首先,对这些技术在海底地形测绘和深海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不同的技术显示出不同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其中多波束声呐技术因其高分辨率和大范围覆盖能力,在大规模海底地图构建中展现了优越性。然后,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处理复杂海底数据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神经网络优化的数据处理提高了地图构建的效率和精度。最后,对未来的 SLAM 技术进行了展望,未来通过算法优化和硬件发展, 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