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9篇
  免费   1805篇
  国内免费   2085篇
测绘学   3126篇
大气科学   883篇
地球物理   1422篇
地质学   5627篇
海洋学   1419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955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750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利用灰色相关分解混合像元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光谱影像处理过程中,特别是针对较低分辨率的影像,在进行理解和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使处理效果不佳.在研究混合像元的构成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相关方法成功的进行像元的分解,并给出分解模型和过程,最后试验证明灰色相关分解方法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42.
平缓地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形湿度指数(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 在流域 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 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 即在河谷地区内, 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 数值较高, 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 以多流向算法MFD- fg 计算汇水面积, 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 算地形湿度指数, 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 用结果表明, 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 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 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 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 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43.
多尺度地图空间相似关系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中地图自动综合的终止判断条件,引出多尺度地图空间相似关系问题。基于集合论给出空间相似关系的定义,论述空间相似关系的5个性质,即反身性、对称性、非传递性、多尺度自相似性与尺度依赖性;并从图形相似和属性相似的角度论述多尺度地图空间相似关系的分类体系。该成果是研究地图自动综合和地图空间相似查询等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GNSS-IR)技术能探测浅层地表的土壤湿度。针对多系统组合的土壤湿度反演问题,基于轨迹聚类方法,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格洛纳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的信噪比观测数据中提取多径干涉相位,利用经验模型求解轨迹聚类后的土壤湿度估计值,以加权平均方式得到系统组合后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BDS、Galileo反演精度相当且优于GPS、GLONASS,基于轨迹聚类的多系统组合土壤湿度估计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041 4 cm3/cm3,相比于单系统的综合反演精度提升约16.3%,相比于单系统的最佳频段反演精度提升约5.2%,所提方法能有效监测土壤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以激光点云数据和倾斜多视影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结合机载点云、地面点云及倾斜多视纹理的融合多源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方法。该方法结合点云面元以及影像边界特征,利用倾斜影像的线特征对顶面及立面模型进行边界规则约束,实现了面元自动拓扑重建;通过交互编辑完成不同复杂程度的建筑模型重建,并对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的效率和边界精度,为利用多源数据的空地联合建筑物三维精细重建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6.
本文是“长江中小下游及邻区构造地质图1/100万”(85-901-03)的研究成果。在区内划分出4种变质基底,结合深部资料确定4个构造—地层地体.讨论了各自组成、历史和相互拼接时代,强调了晚元古代普宁运动在地质发展中的重大意义。认为晋宁运动Ⅰ幕(1000-900Ma)是杨子区内各地体向崆岭—董岭古陆拼贴的增生期.扬子地块形成;晋宁运动Ⅱ幕(800-700Ma)是华北—扬子—华夏地块对接时代.形成古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为盖层发育阶段。提出中下扬子的“一盖多底”的地壳结构。纵览扬子地块地质发展和演化.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基底发育与古中国大陆形成期;盖层发育与加里东运动;欧亚大陆形成与印支运动;陆缘—板内变形与燕山运动。  相似文献   
47.
周安发  金群  王韦 《上海国土资源》2022,(2):113-116+125
针对自然资源项目审批存在地块大小不均、图层多样、坐标点数目差异性大等特点,在调用地理底图进行空间分析过程中需适配多地块、多图层、多界址点等不同分析应用场景。本文以空间分析效率和分析系统稳定性为目标,开展动态调度机制研究,智能化选择最优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方法,构建复合式快速分析体系,达到减少审批项目平均耗时、缩短平均等待时间的目的,以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自然资源审批系统的空间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48.
张舜杰 《西部资源》2022,(1):114-116
根据安徽省金寨县青山地区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区代表性矿脉为东冲矿段Mo28号矿脉、寨基山矿段Mo3号矿脉和寨基山矿段Mo1号矿脉。矿床成因属构造裂隙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49.

玉龙铜(钼)矿带的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目前研究程度较低的多霞松多岩体, 对该岩体含矿斑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 多霞松多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组成, 其中, 二长花岗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 碱长花岗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和石英。两种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侵入岩, 具有富碱高钾的特征; 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 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 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145.04×10-6~290.91×10-6), 富集轻稀土(LREE/HREE=6~37)。铕表现为从二长花岗斑岩的弱负异常(Eu/Eu*=0.66~0.84)到碱长花岗斑岩的中等负异常(Eu/Eu*=0.35~0.39)。锆石U-Pb定年显示, 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8.3±0.6 Ma, 碱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8±1.0 Ma, 两者形成时代基本一致, 均属于喜马拉雅期, 表明在多霞松多地区始新世存在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Cu-Mo成矿事件。多霞松多含矿斑岩的锆石εHf(t)范围在+1.3~+2.6之间。结合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指示多霞松多含矿斑岩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分异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 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金沙江走滑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50.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及其环境保护问题近年来重新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深海环境极其复杂,人类对深海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了解仍十分有限,而深海采矿不可避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不加强对采矿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未来的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将无法估量。本文从深海采矿发展由来、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环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采矿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等几方面全链条系统地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今后开展深海采矿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