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43篇 |
免费 | 1993篇 |
国内免费 | 22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40篇 |
大气科学 | 881篇 |
地球物理 | 1763篇 |
地质学 | 6006篇 |
海洋学 | 1453篇 |
天文学 | 90篇 |
综合类 | 1057篇 |
自然地理 | 8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538篇 |
2022年 | 771篇 |
2021年 | 724篇 |
2020年 | 508篇 |
2019年 | 731篇 |
2018年 | 547篇 |
2017年 | 524篇 |
2016年 | 556篇 |
2015年 | 513篇 |
2014年 | 798篇 |
2013年 | 632篇 |
2012年 | 739篇 |
2011年 | 737篇 |
2010年 | 639篇 |
2009年 | 602篇 |
2008年 | 572篇 |
2007年 | 480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308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46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264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42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23.
24.
为研究浅埋输水隧道内部流体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黏弹性人工边界、土壤的非线性、隧道结构刚度有效率及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双线隧道-土体-流体相互耦合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刚度折减试验得到衬砌环环向、径向、轴向刚度,进而引入正交各向异性连续材料作为衬砌材料模型。采用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描述法的流-固耦合方法,对上海某大直径双线输水隧道在流体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等效密度法对比,验证耦合模型对于处理输水隧道多物质非线性耦合抗震问题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地震激励下,无论一致激励或是非一致激励流体对隧道地震变形和内力都有较大影响,但对位移影响较小;对于不同隧道内水量,隧道弯矩均集中于衬砌隧道45°交叉斜线位置;相比于一致激励,非一致激励增强隧道地震位移和变形响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5.
26.
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仅有的中型斑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构建矿床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哈陇休玛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成矿流体呈现中高温(集中于280~340℃)、高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和中等密度(集中于0.64~0.92 g/cm3)特点,成矿深度为2.4~4.1 km,形成于中浅成环境。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但主体以岩浆水为主;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哈陇休玛矿床成矿模式为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混合岩浆,含矿流体在随混合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流体沸腾,并与大气降水混合冷却,导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7.
展昀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06-108,112
基于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两种影像去雾方法。多时相参考影像去雾方法利用同一地区没有雾的影像作为参考,运用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获取地面低频信息将雾去除。自动影像去雾方法是基于拓扑分析的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影像的纹理和特征信息,将同一场景中的雾和地面信息分离,从而获得去雾后影像。通过青岛地区大量遥感影像数据测试,证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原理,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绿泥石温度计等碎屑岩低温变质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前寒武系67个2μm的粘土样品,得到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伊利石结晶度为0.221~0.607°Δ2θCu Kα、绿泥石结晶度为0.239~1.393°Δ2θCu Kα,变质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均为2M_1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为0.9001~0.9048nm,平均0.9021nm。根据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的累积频率曲线得出研究区下江群遭受的变质作用为典型的中压变质类型。由Cathelineau(1988)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下江群浅变质带峰期变质温度为362~382℃。以上结果表明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经历了成岩-高近变质-浅变质作用,基于Warr和Rice标样的成岩/变质界限,剖面可划分为一个成岩带、两个近变质带、一个转变带和一个浅变质带。结合华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推断新元古界下江群经历的成岩-变质作用与晋宁运动引起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贴有关。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