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13篇 |
免费 | 2366篇 |
国内免费 | 34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14篇 |
大气科学 | 958篇 |
地球物理 | 1650篇 |
地质学 | 10033篇 |
海洋学 | 1923篇 |
天文学 | 183篇 |
综合类 | 1251篇 |
自然地理 | 1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651篇 |
2022年 | 888篇 |
2021年 | 875篇 |
2020年 | 637篇 |
2019年 | 863篇 |
2018年 | 626篇 |
2017年 | 600篇 |
2016年 | 655篇 |
2015年 | 638篇 |
2014年 | 979篇 |
2013年 | 758篇 |
2012年 | 929篇 |
2011年 | 933篇 |
2010年 | 808篇 |
2009年 | 742篇 |
2008年 | 808篇 |
2007年 | 682篇 |
2006年 | 633篇 |
2005年 | 622篇 |
2004年 | 518篇 |
2003年 | 462篇 |
2002年 | 414篇 |
2001年 | 462篇 |
2000年 | 372篇 |
1999年 | 387篇 |
1998年 | 433篇 |
1997年 | 410篇 |
1996年 | 375篇 |
1995年 | 313篇 |
1994年 | 303篇 |
1993年 | 274篇 |
1992年 | 317篇 |
1991年 | 362篇 |
1990年 | 221篇 |
1989年 | 211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4年 | 7篇 |
1973年 | 6篇 |
1961年 | 6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萨拉乌苏河第四纪地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在萨拉乌苏河地区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以往都把重点放在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考古、古人类、古生物和古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于在地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与古气候的关系,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853.
油页岩半焦是油页岩干馏的主要副产物,半焦的合理利用是油页岩综合利用的基础。利用自建的实验台制备了吉林省桦甸3个矿区油页岩半焦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半焦样品的矿物组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半焦样品中部分痕量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富集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各半焦样品的燃烧特性,测定了油页岩半焦的灰分特性、比热、密度、导热系数、可磨性等物性参数。研究表明:桦甸油页岩半焦属于高灰分、低热值和具有中等程度结渣倾向的劣质燃料;半焦中含有较多的石英、方解石、伊蒙混层等矿物质;半焦中痕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并且表现出强富砷特性。利用燃烧实验数据建立的半焦燃烧动力学模型表明,半焦燃烧反应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854.
对吉林省小合隆地区物化探找油工作的具体测量及采样是以剖面法进行的,在各点位上做了放射性伽玛能谱总计数率、铀、钍、钾及218Po的测量,同时取土壤样做了△C、吸附烃、发光沥青指标紫外、荧光的分析.通过对物化探多参数综合异常及构造图的分析,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初步认为各异常显示可能反映深部含油气组合. 相似文献
855.
856.
为全面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渗能力,借助多种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层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定性刻画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喉道特征,然后根据高压压汞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集层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多尺度CT扫描定量表征了3类样品的二维、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既有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等,又有不受组构控制的溶洞、溶缝和构造缝;喉道以缩颈、片状和管束状为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储集层可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缝洞型大孔隙与溶洞发育,分布均匀且连通性好,喉道粗大且数量较多,微裂缝与溶洞串接呈串珠状分布,沟通了孤立的储集空间,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孔洞型多尺度孔隙与溶洞发育,储集能力强,喉道粗大但数量较少,连通性较差,各储集空间无法有效沟通,渗流能力受限;孔隙型细小孔隙发育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被岩石骨架占据,喉道数量少且连通性极差,储渗能力弱。 相似文献
857.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联合测定土壤中多元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密闭式微波消解系统处理土壤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铜、砷、铅、锌、钴、铬、锰、镍、钒9个元素。分别从消解液的选择、用酸量及样品消解量等方面进行消解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一个最适合土壤消解的前处理体系。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16~2.52μg/g,回收率为95.2%~106.6%,精密度为2.03%~9.79%(n=7)。方法简单快速,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是进行土壤中多元素测定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8.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859.
860.
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金宝山铂钯矿位于云南省弥渡县与南华县交界的礼社江河谷两岸,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中台拗边缘、红河断裂东侧。发现于70年代初期,已查证为一大型铂族元素矿床。本文主要根据矿床勘查的部分成果,讨论其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