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404篇
地质学   2532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甲壳动物免疫机能的衡量指标及科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甲壳动物免疫系统和免疫机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开展甲壳动物免疫防病提供理论基础。甲壳动物免疫防病的研究,是当前水产养殖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而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标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甲壳动物免疫状况,则是有效开展免疫防病治病的前提。作者就目前用于衡量甲壳动物免疫机能的各种指标及其检测和科学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2.
重建古生产力变化是古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以往南海晚第四纪古生产力的研究成果,浅析了南海生产力变化的控制因素。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古生产力变化模式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海北部具有冰期生产力高、间冰期生产力低的特点,而南海南部具有冰期生产力低、间冰期生产力高的特点。造成南海北部和南部生产力变化空间差异的原因尚待查明,本文提出河流、风尘、南海大洋环流等都是造成南海生产力区域差异的潜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3.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向深水区发展,迫切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块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分析块体运动对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可能性.本文阐述了东海陆坡块体运动地形分析方法以及多种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海底地貌形态特征,地层剖面仪系统能探测海底以下沉积物性质和结构的变化.GIS、Fledermaus、Delph等软件系统可以定量分析海底微地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4.
从文蛤体中分离纯化得到了抗癌多肽,研究该多肽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抗癌多肽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地研究其抑制作用机理和抑制效应类型,结果表明:随着文蛤多肽加入量的增大,该酶活力呈指数下降,测得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112.9 μg/cm3,该多肽对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和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77.03和697.44μg/cm3,说明文蛤抗癌多肽与游离酶的结合导致酶活力的丧失,明显的强于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效应,底物的存在对该酶被文蛤抗癌多肽抑制作用起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以凡纳滨对虾中提取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 3.2.1.52)为研究对象,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考察了几种养殖常用维生素对该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VB12、烟酸、核黄素等对酶活力基本上没有影响;而VB1、VB6、抗坏血酸等对该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6.0、13.5、37.5mmol/dm3.进一步研究了VB6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显示:VB6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对酶抑制常数(KI)为 15.2mmol/dm3.该研究对凡纳滨对虾的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6.
西湖凹陷以始新世末的玉泉运动和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为界,将盆地的发展演化分为裂陷、坳陷和区域沉降三个阶段。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构造带的沉降速率存在差异,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史也不一致。生、排烃史模拟表明:平湖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最高,花港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相对较小;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部位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大于保斜坡带;主要应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系统,通过对流体势、温压系统、异常压力的分析,探讨西湖凹陷中南部油气运聚成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7.
研究天然环境中的磷化氢将会加深对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同时对于认识和解决当前环境中富营养化、生物除磷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通过对近30a相关研究工作的分析,介绍了大气中磷化氢的各种源与汇及磷化氢测定方法,阐述了磷化氢形成的热力学和微生物学机理,并探讨了磷化氢研究中存在源汇不全面、生物化学形成机理不清楚、水体样品检测方法、生态及其毒理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8.
海洋内波发生的诊断及预测,因其生成机制的复杂性和实际观测资料的缺乏而被海洋学界公认为一个难题。为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逻辑思想的内波发生概率诊断与预测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内波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从实际海洋水文资料中提取出影响内波发生的8个海洋环境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内波发生概率作为模型的输出。最后将预测模型在西北太平洋不同海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海洋工程和舰船航行中规避和防范内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为促使水生入侵植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本文选取我国3种常见水生入侵植物,即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植物化感作用方式(植物种植水抑藻、植物粗提物抑藻)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这3种常见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植水和粗提物均对不同微藻表现出选择性抑制作用,且种植水的抑藻效果总体强于粗提物。其中以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共培养第7天藻细胞光密度OD750值下降78.19%,叶绿素a(chl a)含量下降96.61%。铜绿微囊藻在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影响下,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蛋白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此可知铜绿微囊藻在共培养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胁迫和伤害。而在共培养第11天,实验组的胞外藻毒素含量较对照组仅增加8.69%,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同时不会促进藻毒素的释放,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0.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张衡一号电磁卫星系列的第一颗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现已在轨稳定运行4年多;第二颗同类电磁卫星将于2023年6月左右发射.在轨测试、交叉定标工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具备良好数据质量.在科学产出方面,张衡一号卫星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是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构建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且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基于张衡一号的电离层电子密度3D模型很好地重现了电离层结构特征;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空间天气事件监测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响应能力;在圈层耦合机理方面,关于地震电磁波跨圈层传播全波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岩石圈-电离层波导及电离层中的电磁场变化,证实了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载荷探测地震低频电磁异常的能力.张衡一号卫星能够反映岩石圈的地震、甚低频发射站、岩石圈磁异常、大气层的闪电等活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与其它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