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83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本文分析了关于复杂岩土条件下钻孔的不平顺性所导致顶进阻力,推导了管道摩擦,管道弯曲,钻孔精确度等产生的顶进力计算公式,为管道连接设计和管道顶推装备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力学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82.
某高层建筑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对于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与反应,从模型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计算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一个1:50比例的高层建筑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地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通过相似关系得到原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与反应。  相似文献   
983.
复杂地层隧道洞口施工方案设计要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复杂地层的特点出发,针对隧道洞口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述了有关技术方法的特点,论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选择、确定隧道洞口施工方案时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984.
三维非静力E—ε闭合模式对山体流场及浓度分布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涧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9,19(4):343-350
本文采用三维非静力E-ε闭合模式,在对流层边界层方程组中,加入湍能和耗散率方程描述边界层中的湍流运动。求解孤立三维山地地形上的流场、湍流场和浓度场,并分析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及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同时做了不同坡度和不同风速下的孤立三维山体的流场、湍流场和浓度场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形能改变气流运动,气流过山时将出现分支现象,山后背坡有反向回流出现,并且回流区大小随着山体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山体对气流的阻挡作用随山体高度的增加而更明显,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弱。湍能及耗散率随高度衰减较快。随着山体坡度增加,山前气流的垂直速度也增加,湍流运动更强。风速大时湍流运动越显著。污染物在山前出现辐散,迎风坡是浓度高值区,山后背风坡也是相对高值区。山坡度越大,山前迎风坡污物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85.
潜孔锤钻进在复杂地层中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潜孔锤的结构形式、钻具匹配、钻头类型、钻凿工艺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潜孔锤套管隔离护孔法钻进;贯通式潜孔锤用于复杂地层钻进;大直径潜孔锤在孤石、漂石地层中钻进等实际应用和效果作了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986.
鲍征宇  凌其聪 《地学前缘》2000,7(1):179-188
:断裂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和组分输运过程对于理解金属成矿过程、油气运移、污染物质的输运和分布十分重要 ,近 2 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综述了这一领域的进展 ,涉及断裂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和组分输运的连续介质模型、多孔介质和断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关系 ,特别是重点介绍了渗滤理论及其在断裂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和组分输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7.
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浙江省上三线任胡岭隧道浅埋段,对明挖和暗挖和两种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了挖孔桩系梁帷幕暗挖的施工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保证了施工的 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可行的、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为浅埋隧道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8.
The wide presence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SW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has been confirmed by bo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These ISWs are believed being generated over the varying topography in the Luzon Strait. They typically propagate westwards into the SCS with a diurnal or semidiurnal period. Their generation sites are, however, not yet solidly identified. To obtain a clear picture of the ISWs, we design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to analyze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ISWs in the Luzon Strait using a 2-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model. The model current is forced by barotropic or baroclinic currents imposed at open boundarie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idal current serves as a kind of triggering force for the ISWs over the submarine ridges in the strait. Under the forcing of tidal currents, depressions are formed near the ridges. The ISWs then split from the depressions through a process different from lee-wave generation mechanism. The appearance of the ISWs is influenced by the strength and period of the forcing current:the ISWs are more likely to be generated by a stronger tidal current. That is why the ISWs in the Luzon Strait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during spring tide. Compared with diurnal tidal current, the ISWs generated by semidiurnal tidal current with the same amplitude is much more energetic. It is partly because that the wave beams in diurnal frequency have a larger angle with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us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flected by the topography slope. The impact of the Kuroshio to the ISWs is also analyzed by adding a vertical uniform or shear current at boundaries. A vertically uniform current may generate ISWs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a vertically shear current, which is more realistic to represent the Kuroshio branch, seems to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generation process and radiating direction of the ISWs in the Luzon Strait.  相似文献   
989.
复杂地形区域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伟  鲁镁  彭贵芬  罗睿 《气象科技》2014,42(6):1002-1008
采用反距离权重、克立格、径向基函数法、三维二次趋势面和地理加权回归5种方法,对云南125个站1月、4月、7月、10月和年的30年平均气温进行空间插值并比较分析发现:反距离权重、克立格、径向基函数法3种常规插值方法对地形复杂的云南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精度不高;三维二次趋势面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云南气温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前者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3~1.02℃,均方根误差(RMSE)为0.67~1.77℃,其推算的云南气温栅格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出云南各地气温的分布和差异;GWR模型对气温的交叉验证在5种插值方法中误差最小,插值结果 MAE在0.65℃以下,RMSE在0.8℃以下;进而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插值+反距离权重残差内插"叠加法对抽取的10个检验站平均气温进行插值检验,64%的插值结果绝对误差在0.5℃以内,74%的插值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且实测值与插值估算值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990.
本溪复杂地形条件下三维多源SO2浓度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差分方法求解三维大气平流扩散多源方程,模拟了本溪地区SO2浓度的时空分布。通过1999年1月19日的模拟结果与监测值对比表明:模拟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SO2浓度的实际变化情况;由模拟计算可知,本溪地区SO2的污染很严重,且SO2浓度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日变化。10:00以前的浓度值比较大,10:00之后浓度值逐渐减小,到18:00左右浓度值又慢慢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