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5篇 |
免费 | 1366篇 |
国内免费 | 32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365篇 |
地质学 | 9734篇 |
海洋学 | 195篇 |
综合类 | 392篇 |
自然地理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321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306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411篇 |
2013年 | 344篇 |
2012年 | 418篇 |
2011年 | 491篇 |
2010年 | 334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312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65篇 |
2004年 | 320篇 |
2003年 | 310篇 |
2002年 | 270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285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327篇 |
1996年 | 347篇 |
1995年 | 283篇 |
1994年 | 300篇 |
1993年 | 262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245篇 |
1990年 | 200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48年 | 6篇 |
1946年 | 5篇 |
194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 来自聂拉木群混合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存在的混合岩化现象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结果. 广泛发育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称为高喜马拉雅混合岩)为研究地壳深熔过程及其与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简称为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联系, 为探讨地壳深熔在碰撞造山后地壳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目前对于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是否存在成因关联, 混合岩与深部断裂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缺乏该混合岩形成的直接年代学资料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的3个基本组成单元——中色体、浅色体和暗色体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 对其中的浅色体进行了K-Ar年代学研究. 结果表明Ⅰ-类浅色体的形成年龄约为23 Ma. 该年龄与喜马拉雅主中央断层开始活动的时代一致或略早于其形成时代, 显示地壳深熔在主中央断层的形成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Ⅱ-类浅色体的形成年龄与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 从年代学上为淡色花岗岩与混合岩中浅色体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约束. 本次研究在聂拉木地区获得了6.23 Ma浅色体形成年龄, 这是目前在高喜马拉雅中段获得的最年轻的淡色花岗岩岩浆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理化性能测试和镜下观察等手段,确定了贵州大方猫场含黄铁矿粘土岩中主要粘土矿物为伊/蒙不规则间层矿物,其间层作用类型为R=1,即累托石型有序间层。 相似文献
14.
15.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软岩,探讨了其在损伤过程中的逾渗现象与破坏的本质关联。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分析,概化出红层软岩的骨架构件和胶结物构件,建立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的基本单元,将基本单元进行组合,建立出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根据重整化变换规则,推导计算出其逾渗阈值。研究表明:当红层软岩在荷载条件下的破坏临近逾渗阈值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大量破坏,软岩内部从无序损伤突变为有序损伤,继之损伤破坏加剧,由稳定破坏向非稳定破坏突变,最终导致其失稳破坏。研究对揭示红层软岩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柯坪断隆新生代推覆构造是南天山南缘冲断系统的一部分,断隆上多排逆冲岩席被数条横向断裂复杂化,致使不同地段岩席排数不等,各排岩席在走向上的对应关系不明,形成了十分奇特的山弯构造.逆冲岩席的变形特点是南天山新生代造山运动的重要表征.笔者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对横向断裂切割各排逆冲岩席之切点部位的构造特征及岩席内部中小型构造所显示的成因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据此,对复杂岩席在走向上进行了连接,对其数量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岩席成因的斜冲褶皱模式,即在北西向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岩席向南东斜冲,并在其水平位移分量作用下,沿走向发生褶皱和斜冲错断:横向断裂是多排岩席褶皱翼部扭性断层的发展和连通.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三级构造单元属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活动陆缘。中生代时期隶属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同兴—宝石火山喷发带的中部。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在晚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了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叠置的陆相火山盆地堆积。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东安岩金矿勘探中,采用常规中梯、不同极距偶极、复合对称四极等电阻率剖面测量等物探方法,确定含金硅化蚀变带产状,指导钻探施工,降低勘探费用,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都匀河床地区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该区拟建物基础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核杂岩顶部代表深处韧性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实是温度敏感型的,在异常高的古地温梯度或同构造岩浆活动的情况下,不一定代表中地壳变形的产物。伸展的剥离断层造成相当厚的地壳柱的切失,但在长期受到剥蚀的古老岩系出露处,年轻岩层(如白垩系或第三系)直接覆盖于太古宇之上,究竟是沉积缺失还是构造切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核杂岩隆升至地面,难以单纯用地变薄的重力均衡作用来解释。与变质核杂岩密切相关的局部的古地热异常、同构造岩浆岩的强力侵位等。揭示出热隆和岩浆作用在核杂岩隆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晚造山的伸展不一定是变质核杂质所反映的伸展作用的唯一起因。一个地区可以有多次伸缩交替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